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刘氏天下汉家郎> 第二十四章 暗度陈仓(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暗度陈仓(二)(1 / 4)

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正式出兵,到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章邯城破自杀,足足有十个月的时间。

十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田荣三个月平定齐地,刘邦四个月还定三秦。

拳头更硬的项羽,十个月时间,应该有更大作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坚持这么久的章邯,没有等来项羽的身影。

这是什么操作,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天下诸侯的总盟主,项羽为何坐视不管呢?

西楚霸王项羽兵强马壮,勇猛无双;志在争夺天下的刘邦,也不是良善之辈,自然不会认输。想要争夺天下,刘邦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关中之地,养精蓄锐,精心准备与项羽的决战。

章邯的顽抗,让刘邦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泡汤。

章邯坚守废丘,虽然孤立无援,但章邯宁死不降。

平心而论,这个时候项羽有较大把握灭掉刘邦,虽说韩信的暗度陈仓之计高明至极,如果他没有站稳脚跟,马上遭到项羽与章邯的内外夹击,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而且还要面临一个没有退路的战略格局,刘邦只能一命呜呼,不会再有登场的机会。

这世间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刘邦高瞻远瞩,无所不用其极,坚决避免两线作战。

刘邦久攻废丘不下,汉军用计水淹废丘而城破,章邯无奈之下,拔剑自刎。很明显,章邯拼尽全力,为项羽争取了十个月的宝贵时间,如此漫长的岁月,足够项羽霸王来回碾压刘邦。

遗憾的是,项羽没有派兵救援章邯。

章邯望眼欲穿,项羽始终不见踪影,结果就给了刘邦足够的时间,最终消灭了苦苦支撑的章邯,彻底平定了三秦地区。

胜利之后的刘邦,兵多将广财大气粗,基本占据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拥有了当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本钱,为像秦始皇那样从咸阳出发重新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路虎。

刘邦有样学样,跟紧秦始皇的脚步,决定一统天下。

作为天下盟主,项羽如此消极懈怠,必须给个理由。

项羽无可奈何,不是我不讲义气坐视不管,我分身乏术。

齐国有田荣叛乱,赵国有陈余之乱,汉王刘邦则是暗度陈仓、袭占关中。一时之间出现这么多叛乱,弄得项羽头痛不已。

不要忘记,不入流的游击大师彭越,也在不断骚扰。

项羽平叛面临三个选择:一是攻打齐国,讨伐田荣;二是平定赵乱,讨伐陈余;三是发兵关中,救援章邯、攻打刘邦。

不能三面出击,只能选中一个重点打击对象。

对项羽集团而言,赵国陈余事小,可暂时搁置。

其他二路都很麻烦,齐国紧邻西楚,直接威胁西楚的安全。汉军虽远离西楚,但刘邦志存高远,长远来看,是最强劲敌。

全面进攻,没这个实力。

重点进攻,哪里是重点呢?

当范增亚父大力劝谏项羽举兵西进关中,救援章邯、攻打刘邦时,刘邦的预定儿女亲家项伯就马上提醒项羽,如果大王举兵西进,田荣率军攻打彭城,到时首尾不能相顾,那如何是好?

楚国朝堂,又在争论不休。

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歧背后的利益勾当。

范增在左耳劝,项伯在右耳吹,搞得项羽头都大了,在伐齐还是击汉之间举棋不定。你们搞得我脑袋好乱呀,我又不能劈成两半,一半伐齐,一半击汉,真的很烦躁,不要再争吵了。

不要事后诸葛亮,两个部下的意见,都有道理。

正当项羽迟疑不决、头痛之际,张良送毒药来了。

屡试不爽的大绝招,杀人不见血的反间计。

张良一向胆大心细脸皮厚,内心强大无所畏惧,但他此时此刻特别害怕项羽这个人头脑一热,直接带着军队来灭掉刘邦。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留在栈道这边的张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邦原本派张良以韩王司徒身份略取韩地,张良善谋略但不善将兵作战,所以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一事无成。于是张良改作信使,干起谋略老本行,送给项羽两封信,给项羽出出坏主意,引诱项羽放松对刘邦的防范,把项羽的兵祸之灾引向齐国。

一封信是张良写给项羽的。主要内容是,汉王所得的封地本不是他应得的,他只想要得到关中地区,若能履行“先入关者为关中王”的盟约,即适可而止,绝不敢也不会再向东进发。

刘邦危险性最小,他的军事行动,只是想夺回关中王的位置,并不想反叛,不要误会,刘邦忠心耿耿,愿意臣服于项羽。

刘邦的心思,张良最清楚,志在天下。

张良不是道德君子,大言不惭,又在忽悠别人。

另一封信不是张良写得,而是转发田荣、陈余写给天下诸侯王的公开信,主要意思是,我们齐国和赵国准备联手消灭楚国,项羽不仁不义,大家不要去帮他,要帮忙,来帮我们的忙。

两封信一对比,如何选择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