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倒也算得上。”张良仔细斟酌刘彻在位的措施,算是认可这位明君了。
只是……
如果将刘彻的举措和嬴政进行对比,却有所欠缺!
“嬴政,也是千古一帝吗?”
此刻,不管再怎么想要贬低暴秦、暴君嬴政,张良都难以说出那句‘刘彻做的比嬴政好’。
对于民众而言,刘彻比嬴政好上一些,却没有本质性差距,更遑论嬴政所作所为,绝对是功在千秋!
要不是嬴政在位时期做了那么多事,绝对轮不到刘邦捡漏,更加谈不上大汉帝国的辉煌。
思来想去,他开始怀疑,他的复国合不合适?将嬴政拉下马后,会有比他好的皇帝吗?
“复国!”想了想,张良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却默默地将时间推迟,反正……“嬴政还活着,就没法将大秦毁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部分散落在各地的儒生们眼睛发亮。
他们本就不像淳于越那些人一样参与各国纷争,一心只想将学派思想传承下去,如今看到一位肯‘独宠’儒家的皇帝,两眼放光,激动到不能自已!
等!
他们要等!
等到刘彻即位,独尊儒术!
与之相对的,儒家以外的各大学派的人脸都黑透了。
“独尊儒术?呵,刘彻小儿,决不能让你上位!”
心思灵敏的人已经开始踏上去往咸阳的道路。
嬴政再怎么霸道粗暴,跟着他也好过被废了好。
。。。。。。
【后世人眼中,刘彻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究其原因不止是他的功绩,最重要的是他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这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其功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所有人紧盯着空中的屏幕,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竖起耳朵聆听‘天道之音’,不忽视任何细微的声音。
【自西周起,始有‘诸夏’‘诸华’‘华夏’之概念,春秋战国之际,黄、淮、江、汉一带的部族融合在一起,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成为——华夏族人。】
【然,战国纷争不休,诸侯国们不因华夏人的身份而团结一心,百姓不知道‘华夏’这一概念,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仇恨。】
【为增强国人自信心,汉武帝将所有华夏人正式称为‘汉人’,布告天下,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民族——汉族。】
【从此以后,强烈的文化归属感使得各地再无‘秦人’‘楚人’‘赵人’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相交的汉族人。】
【汉族,又称华夏族,炎黄子孙,历经后世数千年之久,汉族仍然是天下间人口最多的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话语还在继续,各式汉哲学、汉艺术等展现在人们眼前,只是嬴政已经听不清了,脑海中满是那句话——各地再无‘秦人’‘楚人’‘赵人’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相交的汉族人。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嬴政狂喜。
他忧愁‘六国余孽’很久了,始终没能想到如何更快让他们彻底归心,按照众大臣的讨论结果——将原六国子民迁徙到他地,几代之后,他们就会忘记曾经的故乡,逐渐归心,认可大秦。
他也是这样做的。
在灭魏国之战,魏国被秦军占领了除大梁以外的所有城池,然当年魏惠王建造大梁城时,将城建得极高,周围水网纵横交错,极难攻入,于是王贲引黄河之水天上来……哦不,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梁城灌溉,使得大梁城死伤无数。
活下来的大梁人被嬴政迁往靠近咸阳的关中地区,欲使他们在朝廷的关爱下,忘却仇恨,成为秦人。
当然,水灌大梁一战也被反复拿出来,用来形容大秦残暴。
天知道,当初诸侯国纷争的时候,别国入侵大秦的时候死伤更多。
且要是不引水灌溉,进行长时间消耗战,大梁城里死的人更多——除非大秦放弃灭魏。
咳咳,扯远了。
总之,嬴政愁这件事许久了,为此还伤害了一部分老秦人的利益,用以贴补原六国人,意图促进各国融合,但现在,他有了更好的办法!
定族!
大家都是一个族的,还会有那么大的纷争吗?
“朕欲将黄、淮、江、汉一带的部族共同命名为秦族,其人谓之秦人,此举可行?”他兴奋地望向大臣,想要赶紧将此事落实下来。
“陛下英明!”
“凡秦人,皆我大秦帝国子民!”
“陛下圣明!”
立刻就有人来拍马屁。
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传来。
“不可。”说话的是蒙恬。
“蒙内史有什么意见?”嬴政目光凌然,即使说话的是他的宠臣蒙恬,要是说不出个什么一二三来,他也是会责备的。
“陛下,”蒙恬拱手行礼,“臣以为,汉人可以,华夏人可以,唯独秦人不可以。”
话音落下,周围的臣子立即屏住呼吸,一语不发。
‘蒙恬太勇了!怎么说出这种话!’
“那你说,什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