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宝光的厚度,堪比釉里红双鱼小盘上出现的宝光厚度!
陆轩心里暗暗吃惊,如果釉里红双鱼小盘以百万计,那这个竹筒难道价值能达到一百万?这毕竟只是一个竹制物品,而且宝光颜色为淡青色,和物件本身的木质属性相吻合,必是竹筒本身的价值,没有暗藏什么东西。再说了,宝光颜色稍淡,最早也不过是明代的物件。就算是一个明代的竹筒,怎么会有如此价值?
此时,直觉尚未出现。陆轩便开始详细观察起这个竹筒来,依照此前的经验,直觉最迟也会在全面观察物件之后出现。竹雕,也称竹刻。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为近年文人雅士及收藏者的青睐。
当代竹刻名家李胜得作品
当代竹刻名家李胜得作品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湛,早已超越了前代。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这个竹筒,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件笔筒,只是因为偏小,所以很难一口喊出“笔筒”这个称谓来。
此笔筒直径不过7厘米,高不过14厘米,颜色为发亮的黄褐色,包浆莹润,并未有任何开裂迹象,可见一直以来世代相传,多有盘摸把玩。
笔筒底部,还刻出了鼎式的三矮足,而笔筒外部,则以去底的高浮雕和镂空雕刻为主,是一幅山石竹林间,茅屋之前高士抚琴的画面,展现了一种退隐山林、宁静致远的淡泊意境。
画面以翠竹、山石为隔景,溪水之畔,小桥之旁,茅屋之前,一神态潇洒的高士正在抚琴,旁边茶炉之上,一小童正在打扇,似有一缕幽香飘渺而出。整个画面有如仙境,景物栩栩如生,而人物的神态也生动得很,真真是情趣盎然。
纵观整个笔筒,画面疏密有致,主题鲜明,雕刻刀法无比圆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错刀和拖刀。
翻看竹筒底部,刻有一方印章:三松。
看到此处,陆轩直觉顿起:明代竹刻鼎盛之作,当属嘉定三朱,此物乃三松朱稚征神来之刀,技臻极妙。
陆轩不禁一阵心旌摇曳,虽说对这朱稚征不甚了解,但当年在学校里学习明代手工艺史的时候,嘉定竹刻,以及代表人物“三朱”,他还是有印象的。
嘉定竹刻盛行于明清两代,明正德到嘉靖年间,出现了著名的竹刻家朱鹤、朱缨、朱稚征,一门三代相传,世称“三朱”。三朱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书画入竹刻,以刀代笔,独创了高浮雕、深刻的技法。可以说,三朱是嘉定竹刻流派的开创者!
朱鹤号松邻,其子朱缨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号三松,这件竹刻笔筒,虽说小巧,竟是朱稚征的得意之作。(朱松邻,民间竹刻工艺嘉定派的创始人。名鹤,字子鸣,号松邻,以号行世,又号松龄。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其子孙亦此)。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正德、嘉靖年间。他善书法,工行、草书及韵语,亦善绘画与篆刻。其竹刻作品或行、草、楷、隶,或人物、山水堪称绝技,尤长于高浮雕竹刻。他对竹刻见解独到,尝论竹刻虽“小道”,属技艺末事,但竹刻之人“非具(唐)郑虔‘三绝’(诗、书、画),灵襟洒脱,居尘出尘,不能下一笔”。他的竹刻与一般工匠的雕刻迥然不同,系以刀代笔,制度浑茂,深以神似。所刻器物有笔筒、香筒、杯、罂等,尤以刻制簪钗等物为时人崇赞。自朱松邻后流传于世的嘉定派竹刻,皆以文人竹刻的艺术风格为主流,有着浓郁的诗、书、画“三绝”的气韵和文人高雅的色彩。朱缨,字清甫,号小松。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万历年间。朱松邻之子。亦善书画,工竹刻,又能雕犀角、象牙、紫檀等。人赞其能承父业,并深得巧思。所刻器物,务求精致,技艺臻妙,有过父之誉。代表作有朱守城墓出土的《刘阮入天台》香筒(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朱三松,名雅徵,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天启、崇祯年间。朱松邻之孙。承家传,精于竹刻,造诣极深。所刻画面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其物象神完情足,栩栩如生。代表作有浮雕《窥简图》笔筒、竹根圆雕《残荷》笔洗等(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朱氏祖孙三人精研竹刻前后百余年,他们的竹刻艺术,对当时及后世的竹刻工艺均产生深远影响,世称“三朱”)
实际上,朱鹤的竹刻,虽说有开创性技法,但是多写意,欠精美;而朱缨,最擅长的是神圣仙佛,要论这远山淡石,丛竹枯木,还是到了三松朱稚征这一代最为精美。而且,到了朱稚征这一代,朱家竹刻之名开始声名远播,而学徒也开始大规模的出现。
这些,陆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