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从略,就不说了,这里单说纺纱这一步。
最简单的纺纱工具就是纺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它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它的外形就是像一根筷子一样的棍子(大小也差不多,很多人就是用一根筷子制作纺坠的)下面装一个有分量的圆盘,把线缠在上面,用手一捻,它就转起来。被带动旋转的线把手中的棉花纤维绞成新的,不断加长的线。之所以说这么多,是考虑到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这个东西现在的偏远地区依然在使用,特别是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牧民的女人们几乎人手一个,它可以纺棉纱,也可以打毛线。
比它更进一步的纺纱工具就是纺车。看过延安大生产的图片、资料、影视的都能看到我们老一代领导人亲自用纺车纺纱的图像。纺车比纺坠先进了,效率至少提高十倍。最先进的纺车是脚踏纺车,生产效率更高。
更先进的是水力大纺车,它最早出现于宋朝末年,最早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朝琼州黄道婆发明的纺车比英国的珍妮纺织机早了几百年。到了明朝末年,由于采用了部分金属部件,已经有了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已经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棉花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种大纺车已经遥遥领先于西方至少400年。
在曹世勋做为主事的成都皇家曙光织造厂里大纺车本身已经采用了多种金属构件对它进行了改造,动力采用蒸汽机,这就脱离了必须依靠水力的限制,速度也更快了一台蒸汽机可以带动一排大纺车。
这一类纺织机械,朱厚炜从成都带来一批,准备在天津、青岛择地建设成套的纺织工厂。虽然初期规模不大,示范的作用是主要的。
这里要提一下,在长纤维丝织业中,中国的丝绸业一直是很先进的。
陆地上通往中国的商路被叫做丝绸之路,就是因为天朝的丝织业很发达。但是,这发达的丝绸业也有不足,作为丝织行业的第一道工序的缫(sao)丝,却一直是很落后的。缫丝就是把蚕茧的丝抽出来纺成丝线。天朝的机械化缫丝直到清咸丰年间才由外国引入,距离明末已有200年。
朱厚炜带来的百科全书里面就有图纸,但是制造缫丝机首先要懂得缫丝原理。即便是有现成的缫丝机图纸,也要按照当前的机械加工水平修改设计,不懂缫丝原理如何设计?朱厚炜日夜忙碌不停,哪有时间顾及到缫丝。这个事只能交给科学院,说不定受棉纺织机械化的启发,有人会先一步发明制造了缫丝机呢?这种自然的发展强于朱厚炜这个先知者的强拉硬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