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富掌天下> 第二百二十一章【不会亏你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一章【不会亏你4】(2 / 3)

朱无视、政务堂督造监来道安、大理寺太长丞王平安等十多个府司近百位官员赶来太院,跪请牵连失职的罪罚。

奈何太子举动愈发的奇怪,他对于这些官员非但不理,反倒自己继续跪在祭祀大堂拜神,请求上天赐福,门外,黄三甲、杨勇、朱无视这些个官员拿不住太子的脾气,自己又和太院最初的修造有着多多少少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能在政务堂左右丞相司马如和诸葛俊的暗示下,快速下令,查办捉拿事宜,如此一来,全称宵禁戒严,城门封锁,不得任何人进出。

将至午时,太子还在祭祀大堂,誉王殿下赫连理闻风赶来,行至太院的前庭门处,司马如和诸葛俊二位丞相正在偏房喝茶,看到誉王,二位丞相起身:“誉王殿下,您也来了!”

“二位丞相也在啊!”誉王笑笑,言辞旁话,司马如与太子走的迫近,自然不会接誉王的话茬,诸葛俊还是固守己见,紧紧抓住自己的权力,对于誉王话不关重点的态度,他心中很是狐疑,脸上却不能表露丝毫:“誉王殿下,事关重大,老臣还在商议缉拿要事,殿下可愿意一同参加!”

对于诸葛俊的邀请,誉王自然不能应,虽说左右丞相地位很高,居于百官之首,可是二人到底是臣子,与皇家错着关系,誉王身为皇帝的二子,当今太子的弟弟,领封冀州,这样的名位使得他平于左右丞相,甚至稍微还高一点,因此誉王要是参加了诸葛俊口中的商议,那就是自降身份。不过誉王也要考虑眼前的关系,太子突然遇刺,誉王自知这事不是自己的意思,可明眼人都会认为是他干的,毕竟整个燕京城内,只有他是太子最强劲的争夺者,加上先前户部的官令私贩粮运,宜兴和商贾、陈唐郡郡守及其它近百人命丧燕京地界,这事还没有个头绪,又闹出眼下的事,不知道还以为是誉王在故意给太子添堵,混淆百官试听,从中博得机会。出头露名,以抢大位。因此誉王需要委婉的说辞,来应付老谋深算的左右丞相。

“左相,皇兄遇袭,此乃人神共愤之事,因此决不能轻饶那该死的刺客,本王以为,燕京近来风波深重,各方风言灌耳,不知真假很多,左相务必要保证六部安稳,切莫不能生乱,否则六部一乱,西州的事再威胁百姓成听,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几句交代,从商议太子的遇袭案子转到北秦安危,这等大义之词,左相诸葛俊不敢忤逆,除非他敢明着与誉王作对,或者谋逆太子,故此短暂的思量后,右相司马如代为出声,缓和诸葛俊与誉王之间的暗对:“誉王殿下所言在理,太子殿下监国,上为君,下为民,那些不知恩护的悖逆之徒虎作妄为,当真该死!殿下,太子还在祭祀大堂,您可速速前去,以备听召!”

“多谢右相!”誉王知道司马如在摆太子的威风,况且他自己本就是来见太子,何必要再拘泥于些许言语搏斗?于是誉王不在理会诸葛俊的商议邀请,大步离开,望着誉王的背影,司马如沉沉一笑,道:“诸葛兄,此事与誉王无关,你就不要再暗中试探了,否则定然招来誉王的嫉恨!”一句话戳破了诸葛俊的心思,这让他很是不爽:“司马兄,你说什么,本相不明白?”“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事情有事情起因,诸葛兄何必要执着自己的想法,现在风吹了,天变了,该想想以后的路了!”话落,司马如不在与诸葛俊说什么转身出去,诸葛俊站在原地愤怒无比,脸色铁青,恰好工部的杨勇进来,诸葛俊只能快速将火气压下,问:“情况如何?”

“左相,能否借一步说话!”杨勇明显有些难言之隐,且此时太院内有不少官员,万一有些话被旁人听去了,那后果必定不妙,因此诸葛俊示意杨勇跟着自己往堂外走去,来到庭栏湖畔,诸葛俊身旁的小吏四面散开,二十步内不在出现旁人,诸葛俊问:“你有什么发现,速速禀告?”“左相,这夜明湖的太院修建与陛下中兴三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当年修造的负责官员已经死了,但是有一些痕迹却让下官倍感意外,那就是当时的工部并没有派人着手此事,反倒是政务堂的督造监全权负责!”

“督造监全权负责?谁来监工?”诸葛俊立刻反应,依照惯例,凡是皇家修葺所在,工部自当出造,大多数时候都是尚书或者侍郎来查办这事,督造监只是负责监督,现在从当年案牍中查勘发现,竟然没有工部参与,也就是说原本的监督人成为造办人,而真正的监督人哪里去了?眼下夜明湖中发现了暗道直通街市河渠,受袭的太子也亏得是没有事,否则得砍多少人的脑袋才能够堵住这场漏子,就算太子现在没有发彪,保不齐暗里就会刺刀四散,袭杀那些可能的潜在威胁,因此杨勇觉察其中的不对劲儿,只能求诸葛俊这位门师相助,但诸葛俊眼下也是独木难支,司马如已经成为太子派的人不用多疑,誉王那边的局势如何,诸葛俊看不上,毕竟他眼里只有正统,老皇帝即便身处乾安宫不出,可万一那天老皇帝出来了,太子和誉王就会成为次要者,那时司马如的选择就会害了他自己。

看到诸葛俊沉思不言,杨勇有些不安:“左相?左相?”连着几声叫唤让诸葛俊缓过劲儿,看向杨勇那张充满慌乱的脸,诸葛俊怒声:“慌什么,此事定然有所关键,你身为工部尚书,只要抓住案牍上的疏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