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着:“所谓大杂居,小聚居也就是指,可以将各部之间相互独立的氐族人相互聚集起来似我们汉人这般。”
“组成一座座的村落,一齐聚集到一起居住。”
“而阴平氐王雷定亲近我军,晚辈想有此人的出面协助下,聚居一起倒也并未有多少难度。”
“但现在乱世已经持续了数十载,诸多隐居山间的部落恐怕早已与世隔绝了,他们未必愿意出山聚居。”
“而针对这一些部落,我等便可特意划分一块土地,供他们聚居,这也就是晚辈所提及的小聚居。”
“至于杂居的话,便是将一部分尚且并不排斥汉人及汉文化的氐人部落迁徙至城邑间或者是城池周边与汉人杂居,一起栖息生活。”
“而大杂居随着时日的推迟,也将会逐渐的汉化氐人,与之融为一体。”
“不过,此策都是旷日持久的良策,得长期施行或许才会有成效,绝非短期间就能驯服郡间各氐族部落。”
话至此处。
他话语间稍是顿了顿,遂又道:“对了,将军,不仅如此,在施行此道策略时,绝不能有欺压氐人的举动。”
“相反,还要时刻提供氐人些许利益,让他们能够理解到,自愿与汉人杂居、相处是会有极大好处的。”
“而不会受到虐待。”
一番番话语而落。
将自己关于“大杂居,小聚居”的这则论点徐徐阐述以后。
赵统的话音便戛然而止。
此政策乃是跨越了一千多年后的天朝所施行的少民政策。
说实在的。
以赵统目前的经验来看,他也不知此政策究竟能否沿用。
但此政令既然在后世都取得了卓绝的效果。
就说明此政策关于如何安顿外族人是极其正确的方案。
虽然现在是三国时代。
可能施行下来,并不一定能取得后世那样的成效。
但其中过程,是值得去借鉴的。
至少赵统向霍峻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路。
那接下来他在制定政令下达时,所想也会愈发全面。
而赵统也觉得,自己有先知先觉,并不一定要全盘照搬。
只需要向关键的些许人提点一下。
或许就会有来源的灵感启发。
而此事也果然如此。
经过赵统这一席话语所给出的各种思路。
诸如什么以夷制夷,大杂居,小聚居。
霍峻心下也的确是渐渐生成了些许想法。
而与此同时。
他自然是眼神里再度升起对赵统的看重。
思吟许久,霍峻忽是侧首说着:“阿统,吾有一子,年纪方面比之你年轻数岁,先前他一直跟我习练武艺,研读兵法韬略。”
“心下也早有上战场历练的心思。”
“此番阿统你驻军羌道,乃是径直与凉州的陇西郡毗邻,正是我军接连曹军间的边境所在。”
“我想让他跟随着你上阵厮杀,不知阿统意下如何?”
“啊?”
忽然间的一席话语。
也令赵统一时间有些面色一愣。
什么情况?
你就要将儿子交给我带着历练?
但赵统心下想归想。
霍峻也是想明白了。
此番自己主要任务是坐镇郡治下辩,以稳定二郡间的政局稳定,或许与曹军发生冲突的机会并不多。
而赵统本人无论是统御能力还是卓绝的战略眼光都不俗。
或许还会时常与曹军爆发冲突。
自己将儿子跟随着他厮杀,或许还能搏出一番军功呢。
霍峻想得也是极其周到。
闻言,赵统也忽然是意识到,霍峻的儿子不会就是后期为蜀汉镇守南中的大将之才霍弋吧?
此人才能显赫。
且对蜀汉忠心耿耿,直到刘禅投降并被押解至洛阳过后。
他方才携部归附了以司马昭执政的“大魏。”
但那时节,蜀汉早已灭国,也不存在叛国的行为了。
后面还携部接连收复了交州的日南,九真等郡。
联想着此人的才能,外加上既然霍峻都已经开口了。
赵统也不好意思拒绝,便直直应诺了下来。
“既是霍将军开口,晚辈自然不会拒绝。”
“只要他能够吃得军旅之苦,跟随着晚辈屯驻羌道也无不可!”
赵统沉声说着。
听闻着其爽快应允,霍峻面上也是浮现出了浓浓的喜悦之色,遂偏向一侧叫喊着:“弋儿,过来!”
此话一落。
便见一侧的一位十七余岁的少年,身着战铠,面上青涩,但身长八尺有余,长得也魁梧无比。
浑身亦是无比健硕。
显然,他也是从小习武,并未荒废。
静静打量着霍弋,赵统心下渐渐也是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由此看来。
似霍峻这种将门世家,还是极其注重后辈的培养的。
“不知父亲可有何吩咐?”
随着霍弋纵马奔来过后,也快速拱手沉声相问着。
闻言,霍峻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