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灾难艺术家> 901 特别企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01 特别企划(1 / 2)

“娱乐周刊”,火了!

话题标签,节节攀升,最后一直上升到热搜榜的第一位置,短短三个小时之内,话题流量就轻松破亿。

并且,还在持续飙升,整个上升曲线,并不是一飞冲天式,而是缓缓上升式,最后阶段呈现出爆发式垂直狂飙,深深展现出话题流量的厚积薄发,同时还有漫长的袅袅余韵在等待释放。

整整三天前,“娱乐周刊”就发布预告——

“娱乐周刊X陆潜”,即将推出“突袭2”的专题采访。ωωw.cascoo.net

这也是“突袭2”宣传期间,唯一一篇陆潜亲自出马的访谈,早早地将社交网络的好奇和热情调动起来。

独家!

这一噱头出来,轻而易举就吸引无数视线。

接下来,一天一预告,每天一分钟短片,持续三天。

“娱乐周刊”将那些具有话题性的、冲击力的、煽动性的片段截取出来,层层预热,越来越多视线慢慢聚集。

第一天。

陈慕,“我不喜欢导演,准确来说,人人都憎恨导演。”

苏子一,“是,迫于淫威,我们也不得不这样做了。”

白诚,“确实,导演是一个狡猾的家伙。”

最后,管舟举起双手,作出一个投降状,“我选择沉默。”

短短不到一分钟的预告短片,却将剪辑的艺术展现德淋漓尽致。

其实网友们都知道,这些剧组成员们不可能真正背后说陆潜坏话——至少不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留下证据,但“娱乐周刊”的预告这样一剪辑,好奇心还是不由自主地汹涌起来。

特别是结合“爱人”和“突袭2”剧组沸沸扬扬的传闻,围绕在陆潜身上的争议越来越多,那么在剧组成员眼中,陆潜又是什么模样呢?

预告,引爆热点。

后续两天也是如此。

第二天,预告片里,陆潜表示,他的确大发雷霆,并且飙了粗口,还笑盈盈地对着摄像机镜头说到,

“要我示范吗?”

紧接着就是一连串哔哔哔的消音,整个采访现场愣了愣,然后集体爆笑,让人更加好奇消音后面的真实话语。

第三天,预告片里,众人纷纷摇头,表达一个相同的观点。

“我们真的觉得做不到。”

“事实上,我和

。导演发生了争吵,因为这不实际。”

“我理解导演的艺术创作理念,但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最后,陈慕完成总结陈词,“老实说,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导演疯了。”ωωw.cascoo.net

一天,再一天。

一步,再一步。

“娱乐周刊”果然深谙社交网络的规律,层层推进地完成铺垫,将采访的期待值推向巅峰。

此时就能够感受到,“突袭2”在春季档的一枝独秀、一家独大,发挥了巨大作用,热门话题榜单之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社交网络的电影话题榜上,这部作品的流量比前十名其他九部作品叠加起来还多。

自然是万众瞩目。

只是,网友们有些担心,“娱乐周刊”是不是已经将所有爆点全部提前放出来了,真正的采访视频可能无聊透顶,令人大失所望——

毕竟,电影宣传嘛,还能够有什么新意呢?

反正网友们也就只是想要看看帅哥舔舔屏罢了,至于采访内容,也没有人真正期待着能够有质有量。

所以,一切都只是一场演出,然后网友们配合演出罢了?

一直到“娱乐周刊”酝酿了三天,终于准时将采访视频释出,网友们才意识到——

居然不是!

四十五分钟。

非常非常扎实的四十五分钟,惊喜满满当当的四十五分钟,然后,网友们就集体轰动了。

干货!

居然全部都是干货!

“娱乐周刊”着实太良心了,四十五分钟,没有任何一分钟是滥竽充数的,绝对令人大开眼界。

而且,预告片里的内容居然不是重点!真正值得注意值得讨论的内容,全部都在正片,精华都留在了后面。

难怪!

此时网友们才恍然大悟,难怪“娱乐周刊”如此自信,因为他们知道此次采访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

采访视频简单提炼总结过后,可以分为两个重点:

首先,剧组成员。

从管舟到洪元和,另外还有陈慕、白诚、苏子一、纪叙等等,悉数出镜。

没有插科打诨,没有搞笑划水,没有寒暄客套,全部都在老老实实地讨论电影拍摄的相关技术问题。

对于网友们讨论热度最高的几组镜头展开剖析,从设计到构思再到

。彩排演练,然后拍摄过程中遇到难题,纠错、调整、修改,最后演变成为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完成版本。

一帧一帧地进行专业剖析,甚至被网友们调侃为,

“电影学院教学录像带”。

但重点就在于!ωωw.cascoo.net

完全不枯燥。

“娱乐周刊”也好,“突袭2”剧组也罢,大家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