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灾难艺术家> 565 艺术票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65 艺术票房(1 / 2)

“游客”,票房到底几何?

因为陆潜的关系,整个电影行业不少视线都熙熙攘攘地投射过来,关注一部艺术电影的票房表现。

有人看好,有人看衰,有人吃瓜,有人围观,但不管观点和态度如何,“关注”这一动作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陆潜的影响力:

尽管“游客”只是陆潜的第三部导演作品而已,但这位年轻的新晋导演已经如同彗星一般牢牢抓住了人们的视线,并且一次又一次书写奇迹,这也让人们的视线不可避免地聚集过来,好奇着一个结果:

成功?失败?平庸?还是渐渐泯然于众人?

有人说,三亿,毕竟电影在蔚海和塞卡都得到了诸多赞誉,再加上陆潜的名字加持,对观众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有人说,三千万,电影的主题还是太过小众,很难引起广泛共鸣,如此票房数字就已经称得上成功了。

有人说,一亿,人们会因为陆潜的名字而选择走进电影院,却又会因为电影的主题和内容而兴致缺缺。

窸窸窣窣的诸多意见和预测之中,最高的数字达到四亿左右,最低的数字则只有一千万,分歧剧烈。

最主要还是因为艺术电影的票房前景本来就难以预测,即使是业内资深专业人士也很难断言结论;而陆潜的“市场号召力”暂时欠缺进一步验证,目前为止也就是“解除好友”和“突袭”两部作品,距离“形成群众基础”的规模还早得很。

作为参考,“灵师”的最终全球票房是两亿;“大酒店”的全球总票房则是十二亿。

数字落差,非常巨大。

相较于制作成本来说,两部电影仅仅通过票房数据就已经顺利回收成本,并且实现收益,但具体的投资回报率却相去甚远。

而且,从两部电影最终总票房数字的鲜明落差就能够看得出来,艺术电影票房的难以预测,过去五年里,媒体拍手叫好但最终票房低于一百万的艺术电影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曲高和寡依旧是艺术电影们的最大桎梏。

“游客”,自然也不能例外。

也正是因为如此,颁奖季的重要性才凸显出来,“金册奖提名作品”、“金册奖得奖作品”就是最好的加成,前者,往往能够为电影带来30%到70%的票房涨幅;后者,则可能为电影带来最高300%的票房加成。

当然,百分比只是一个估算值,做不得准,具体情况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电影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提名,有与没有,对于苦苦寻求关注的艺术电影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独立电影打开全新世界的钥匙。

这才成就了颁奖季的繁荣与辉煌。

虽然业内人士痛恨颁奖季让所有电影都变得制式化、商品化,继而丢掉了电影创作的棱角和色彩;但所有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商业化的优点就在于,让更多电影人得到创作机会,也让艺术电影得到肥沃的生存土壤。

“游客”,也不例外。

业内的关注、议论、旁观,这就是对电影的最好肯定,但考虑到艺术电影票房的不确定性,最终熙熙攘攘的预测和判断也就呈现出一片乱局,没有人能够轻易断言——

其实,这样才是最好的,因为不确定,因为各种可能,所以事情才有趣。

期待感,就在血液里汩汩沸腾起来。

一周,又一周。

一周,再一周。

业内瞩目视线始终围绕着“游客”打转,伴随着颁奖季的逐渐深入,各大电影公司的重磅作品相继粉墨登场,但“游客”始终牢牢占据着热门话题的一席之地,这也直接验证了一个观点——

即使是剧情电影/艺术电影,陆潜骨子里的黑色幽默和市场属性依旧能够渗透在电影之中,这对观众是非常友好的。

也许,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显然一点都不“大师”;但在普罗大众看来,却显得亲切多了。

于是——

八亿三千万。

“游客”,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八亿三千万的票房数字,以无与伦比的表现,成功延续陆潜的不败神话。

从数字角度来说,“游客”的票房成绩,比起“解除好友”、“突袭”来说,根本就不再一个档次;但“游客”的成功,却在兰川的电影产业内部掀起惊涛骇浪:

三百万的投资制作成本,没有任何大牌明星,从蔚海电影节起步的艺术作品……这些标签都足以让最终的票房数字看起来非常非常惊人。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这是陆潜首次挑战剧情电影。

当初陆潜宣布即将投入“雪崩”的拍摄制作,业内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灾难电影,纷纷表示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并且表示期待。

伴随着时间推进,真相一步一步拼凑起来,人们渐渐意识到这是一部剧情电影,风向马上就发生了转变。

不是说商业电影就不能尝试创作艺术作品,而是说难度非常大、风险非常高,这显然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冒险尝试,陆潜才刚刚制作了两部成功作品而已,趁热打铁巩固优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不是贸贸然地就开始转型——

才刚刚学会走就已经想着飞了。

在专业人士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