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卒舞> 第九十九章 莘莘寒门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 莘莘寒门苦(1 / 2)

“听闻五皇子殿下登门拜访,下官真是顿感蓬荜生辉啊。”齐单的马车还未停稳,门前却早有人等候——来人约莫花甲年岁,两鬓斑白,长髯一把,相貌端庄,神采斐然,腰配两枚云纹白玉环,手摇一把孤鸿锦面扇,正是国子监祭酒杨清正。

这边人还未落地,声音已然探出车帘:“杨祭酒还真是好客啊。今日唐突来访,唯恐杨祭酒见怪,所以准备了一份薄礼,还请杨祭酒笑纳。”

“殿下还真是客气,来都来了还带什么礼物。”杨清正捋了捋自己的一把长须,笑着摇了摇头。

先下车来的却并不是齐单,而是一个形容普通的壮年男子,他双手端着一个价值不菲的木盒捧到了杨祭酒面前,杨祭酒正要差人接过来这份“薄礼”,却一不小心和对面男子的眼神撞上了。

在看清此人面容的时候,杨清正的神色陡变,笑意全无,而齐单正好说道:“杨祭酒,我还带了个朋友来……他与你也是旧相识呢!巨山,还不快拜见祭酒大人?”

“殿下……这是何意?”杨清正挑了挑眉,既然齐单能把这个人挖出来并带到了自己面前,那他就一定知道自己身上的事儿。尽管这个人并不出名,但杨清正的记性却很好,偏偏就记得他姓甚名谁。

“如您之言……既然‘来都来了’不妨请我们到府上坐坐?”齐单鹦鹉学舌,笑吟吟地看着杨清正,但眼神中却含着戏谑之色。

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个位置堪称举足轻重。

先来说说国子监是个什么概念——很简单,盛国的最高学府,也是读书人入仕的敲门砖,地位在山河学府之上。

入山河学府无需凭证,只要过了府试即可入府读书,而在府中学成之后要么留任府中,要么就参加当年的科举,不过可以跳过正常科举制度中的“乡试”直接从“会试”开始,算是占了些便宜,不过考虑到山河府的府试较乡试还要难上一些再加上这里培养的都是“特种人才”也是情有可原。而国子监中所收留的监生大体分为两类,即“贡生”和“荫生”——前者是地方如郡、县等地的成绩优异的、被选入国子监读书的秀才,而后者则是借父荫祖荫得以入监。前者再细分就是“会试不第”想继续深造的举人、称为“举监”,和没参加过乡试但是资质优异的秀才,称为“贡监”;后者细分则是世代为官凭借家中余荫的“荫监”和给国子监或其它官署捐钱的“例监”。当然如果再细分也能分的下去,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是复读生、应届生、官二代和富二代。在国子监内荫监地位最高,举监其次,贡监则和例监排位最末,不过近些年来商贾的地位水涨船高,例监倒隐隐有些压制贡监的意味,甚至某些出身较为低微的举监也不敢与之争宠——虽说举监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是还未任职的当然比不上现在口袋里就叮当响的。

顺带一提,国子监在山河府开府之前只招收“三代以内有正提到过杨清正的记性很好所以这些副本他基本用不上。这些秘方上面记录了一些颇有辨识度的行文方式,譬如“起手第一个字以何字起始、第二列第二字写何字、第三列第六个字写何字……诸如此类,直至最后一字以何字终止”或者“之、乎、者、也、焉、哉、耶、欤等虚字如何排列使用”,又或者二者合一再辅以其它行文方式来辨识这是谁的卷子。这办法累是累了点,但架不住“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杨清正只能硬着头皮阅卷了,而这种密码一样繁琐的东西也被他的门生们起了个名字叫做“摹师密码”。而在发现这种办法确实有效之后为了减轻自己以及同谋的工作量,他甚至还无意之中发明了标点符号的雏形……即他让考生们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尾点上一个点表示句读,点上两个点就是意为感叹惊叹,点上三个点则有疑问之意……如今的盛国倒是也渐渐将这种标点符号推广普及开来,方便是方便了不少,就是纸张的耗损也随之增加了……许多故作玄虚的文人甚至一字一符号,时人皆称此举为“点墨”,意指这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文化只有这一丁点儿所以只能用这种办法充门面。

无论后世史书如何评价杨清正其人及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但单说这一点……他也算得上是名垂青史了。

总而言之这样的事儿他干了不少,就算真有让圣上起疑心的也就那么着过去了,不看僧面看佛面,皇上也要对权臣贵族们作出一定的妥协、给他们尝到甜头再适当敲打一番才能更好地维持住自己的地位。皇帝得群臣支持、官宦子弟得显赫声名、杨清正自己还能从中拿到不菲的“礼物”,这种三方共赢的事情只要不做的太过分就没人会戳破。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吧……有赢就有输。这三方赢家名利兼收,那输家就只有莘莘寒门了呗。

寒门都挤破了头的想入山河府,这让杨清正也分外感到不爽,毕竟这世道寒门子弟比起权贵氏族还是要多上太多了,这些人活生生地把李獒春这个老对头的名字抬到了自己之上——为什么说是老对头,因为李獒春在杨清正的前六年就取得了盛国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连中三元”的经天纬地之才,他这个“两元”难免会被人和前者作比,后来李獒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