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顺见李忱疑惑就自报家门说道:“李将军,咱家是受大帅指令从大营而来。”
郑顺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点明了他的来路,他是来自北上军大营,而且他是大帅郑介同的人。
“李将军,这是咱家的官引。”郑顺从怀中将官引拿出递给李忱。
李忱打开官引仔细看来只见上面清晰的写着:大楚武州守军监军使郑顺,下面赫然盖着郑介同的帅印。
确认无误,这是郑介同派来的监军使,至于吗?李忱心中想着。
监军使是本朝武宗皇帝后期为了有效监督各地藩镇而特意设立的官职,监军使是由当朝皇帝安排亲信宦官到各个藩镇进行监督,比如现今的河东军节度使府就有圣上刘治派遣的监军使常驻河东。
如今的武州需要监军使吗?仅仅千余人马,就劳烦郑介同亲自安排监军使,是否大题小做了?还是郑介同心中有了其他打算?
此时李忱的内心一无所知。可又不得不将眼前的这个监军重视起来,毕竟是北上军大帅郑介同安排的。
“哦,原来是郑大人,有失远迎。”李忱客气的微笑着对郑顺说道。
见李忱如此态度,郑顺心里平静不少赶紧回道:“李将军客气了,是大帅让咱家前来协助李将军戍守武州,以后还要叨扰将军了。”
“郑大人谦虚了,你我都是大楚官员,需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共同守卫好脚下的武州。”李忱仍是客客气气的说道。
“李将军所言甚是。”郑顺点头说道。
“郑大人今日远道而来,想必是辛苦万分,不如就先行歇息,然后让我等为郑大人接风洗尘。”李忱对郑顺极尽友好。
“多谢李将军体谅咱家,的确是有些疲惫。”郑顺说道。武宁关上的短暂对话,李忱的表现,暂时打消了郑顺的种种疑虑。
郑顺从大营出发时,就听闻有人说道李忱这人不好打交道,难以对付,更为重要的是李忱与大帅郑介同似是有不明缘由的矛盾在其中。正是因为此,在被郑介同给一脚踢到了武州这凶险的地方。
可今日看来,事情并不像大家传言的那样,郑顺刚来是就直接点明了说是郑介同的人,但黎忱仍旧对其表现十分和善,这让郑顺心中泛起了疑问。
暂且不管了,还是先行歇息,一路快马过来,身子骨差点就给颠散架。
郑顺走后,武宁关上众人四目相对,不知所措,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多了个监军呢,这是来监督大家的吗?
“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大家疑惑的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这应该是郑介同新的想法。”李忱分析道:“不管那么多,平常对待他就可以,我们的焦点还是要放在当前战事上面。”
从河东军唐绍大营来的信函李忱已经收到,在信中唐绍再次对李忱的武州守军表示肯定,言辞中是再三叮嘱,不可掉以轻心,防备北项敌人作出新的举动。
随后几日的战争中,双方是进行了多次不成规模的战斗,李勇为了完成李忱交待的任务,就跟疯了一样,不断的在敌人阵中来回穿梭厮杀,希望能够活捉一名敌人的小头领。
事与愿违,李勇的想法次次落空,在白天的交手中,始终没有寻得机会将敌头领捉来,李勇恨得咬牙,可没有办法。
最终,李勇实在是忍无可忍,亲自向李忱请命,要带一路兵马趁着夜色去北项大营。
李忱多番考虑后,就同意李勇的请求,认真叮嘱后就让李勇率领一部人马前去敌营。同时,为了万无一失,李忱又安排李英带一部人马在途中接应李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的夜间行动,李勇得偿心愿,成功的活捉了一名敌人的百夫长。
一番严加审讯拷问后,李忱终于知道对面的敌人统兵之将是谁。
原来竟是北项可汗呼和帖儿的小王子图兰真。这还是个老对手,原来他就是在河东腹地率领少部骑兵多次袭击李忱的北项军队。
看来是冤家路窄。想到此李忱心中多少明白为什么武州就突然成为多方的焦点,成为新的战场。想来是这位小王子在其中使了很大的力气。
细细想来,北项小王子在河东腹地没有讨到便宜,又见自己率军进驻武州,就回王帐搬来救兵进行讨伐,有意思。
李忱从这位百夫长口中获知为什么后面进攻放缓,原来是图兰真前期伤亡过大,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为了保存实力就减缓攻势,静待新的时机。
最为重要的是北项可汗呼和帖儿的王帐如今就在代州、朔州间,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李忱虽然多次与唐绍通信,但是战场消息还是比较闭塞,有些新的动态他始终就不知道。在唐绍看来,李忱要做的就是牢牢的守护好武州,不被敌人攻占即可,至于其他的战场情况,李忱不需要知道。
所以呼和帖儿王帐的到来,在河东唐绍大营诸位将领那里是人人皆知。而李忱又不属于河东军附属,因此就无从知晓。
“是否还有别的办法,是否要大胆冒险一次?”李忱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道。
“大人,你在说什么?”站在李忱身旁的李英似是听到李忱在说些什么,可又听的不够真切,因此出声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