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端着仪态,所以,那面容都有些歪曲,看着好不滑稽。
“陶融,你别得意,我还有下一题。”
“堂叔连出两题为难陶某,是否,也该陶某出题?”
陶融两次四两拨千斤,巧妙地答出纪景延的难题。
坐下文墨坛下的纪家子弟,心里的那杆秤,都不自觉地偏向陶融,“确实该四姑爷出题了。”
岑若也赞同地点头,“景延,让四姑爷出题。”
纪景延迫于纪家子弟的压力,只得将主动权交给陶融,“哼!放马过来便是。”
陶融目光掠向纪景延,嘴角溢出一抹轻笑,却始终没有开口。
纪景延看到陶融的笑容,脑海里登时浮现出‘笑面狐狸’四个字。越想,越觉得瘆得慌。
“你出题便是,别盯着我看!”
“纪家家规,过时不食。若有人私藏食物,暗自进食,该如何处置?”
纪景延一直悬着一颗心,听到陶融的问题后,眸光染上一层层的轻蔑,“按照纪家家规,罚没所有赃物,视其数量处置。”
“若赃物在一人食量之内,抄写家规五遍;超过一人食量,是为重罪,当抄写家规百遍,禁食两日。”
果然,还是他高估了陶融。
就这种题目,还能难得倒他?
纪景延暗自窃喜之时,陶融又抛出一个问题,“若叔父执掌刑罚,堂叔祖父私藏食物,叔父该如何处置?”
纪老太公有些心虚地低下头,似乎,这般别人就看不见他了。
纪景延的笑容挂不住了,“这道题,根本无解。”
纪家家规有言,无论父母亲长是否有错,作为儿女孙辈,都不可对亲长不敬。否则,便要被逐出纪家。
所以,执掌刑罚之人,都是直系亲长俱亡之人。
“比试规则并未说过,不能出无解之题。若你答不上来,这场比试,便要判我胜出。”陶融微微含笑,“叔父说过的话,陶某回敬给叔父。”
岑若嘴角的笑容也压不住了,“景延,不急,还有一炷香的工夫。你慢慢想答案,大家都有耐性。”
纪景延不甘心地瞪着陶融,刚准备开口,便被陶融见缝插针地打断,“叔父,纪家家规,瞪人是为无礼。”
该死的家规!
纪景延一直对纪家家规引以为荣,从未像今日这般,觉得家规碍事。
即便纪景延憋着一肚子的火气,气得手都在发抖,在众人面前,也发作不得。
“我认输!”
说完,便用力压着翻飞的广袖,一步步走下文墨坛。
因着纪景延是纪老太公的独子,纪老太公需要避嫌,宣布比试结果的事情,只能由岑若一人出面。
“第一场比试,陶融获胜!各位纪家德高族老,纪家青年才俊可有异议?”
除了纪景延、纪绍,所有人都对陶融投向嘉许欣慰的目光。
尤其是纪老太公,直接忽略掉纪景延,满意地拍着陶融的肩头,“四姑爷不愧是人中龙凤,接下来的比试,定能轻松过关。”
“父亲,第二场比试是文才,这是景延的强项。陶融出身行伍,定不是景延的对手。”
纪辞笑吟吟地走上文墨坛,“行军打仗,是陶融众多绝技之一而已。文才可是他的主技能,比文才,你肯定比不过他。”
反正,她认识陶融这么久,除了做饭不够美味外,就没发现他有什么不会的。
“叔父所言有理,陶某确实学艺不精。这第二场比试,小小出战。”
纪景延听到纪辞出战,态度发生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若是阿辞出战,这一场我认输。”
纪绍说句话就要喘三喘,仍旧不忘对人冷嘲热讽,“叔父朝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认输,也不怕被人耻笑。你不比,我比便是!”
“二哥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即便称不上鸿儒名士,也是看过几本书的。”
纪绍冷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纪老太公威严地摆着手,“第二场比试,所有人都需要出战。不拘题材,大家即兴作一篇赋文,文采辞赋最佳的一队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