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鹿皮这个选项,李盛也并非是一拍脑袋临时想出来的。
实际上在过去,乃至后世当代的许多机械之中,都一直有实际的应用。
当然主要是用作传送带之类,用来当密封件的时候并不多。毕竟那个时候,橡胶什么的早已广泛运用起来了,甚至成为了国际大宗市场上的热门交易品类。
一般的机械因为成本控制的原因,即便没有条件去用高科技的合成材料当密封件,但橡胶始终是量大管饱的。
不过皮革当做密封件,也不是不能用。
大部分的确是不如橡胶,但还有少部分皮革用来做密封件,其实效果是优于橡胶的,只不过综合性价比没有橡胶那么美滋滋,因此最后才逐渐被淘汰。
至于这“少部分皮革”究竟是什么皮,李盛终究是个理科生,不是读历史的……
那缩水版的工业史教材上,还真没具体说,李盛只能自己一样一样去试。
不过运气不错的是,李盛当时是在灵州。
灵州是什么地方,是漠北和中原交界地带,是两块地方的交通窗口。
别说是李盛重建灵州之后,便是之前,南来北往的商旅也不少,就更不用说重建一番之后,以上将军圣乡侯的名义广召天下商旅来发财之后了。
这么一个商旅云集的地方,又地处漠北之南,位置属于史称塞上江南的地方,别的货物可能缺,但皮具?
在那地方,整点皮具比整粮食都容易。
李盛很快收集到了不同品类的大量各种皮革,一一尝试之后,方才确定了一种鹿皮。
不过这性能……说来也真有点一言难尽。
原本李盛以为不像后世用的橡胶一样方便,但起码能量效率,应该有个七七八八成左右吧?
结果测试下来……
密封性能,的确是有橡胶的六成左右,可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能量效率还就那个一般般……
是真的一般般,当然也可以说不一般般。
总之就是,同样的煤炭消耗量,最后的成品,只有自己设计指标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数据要是出现在后世,李盛估计自己差不多就可以告别毕业证了。
但是现在,是骡子是马已经拉出来溜了,好用自然好,不好用……
不好用你能咋办,也就硬着头皮先用再说了……
于是到了后来,这玩意也就只好先用着,最终以辅助位登上大唐的第一艘远征海船。
这个结果,李盛自然是相当不满意。
毕竟……
这特么的都上船了,堂堂蒸汽机啊,居然还是个辅助位。
这河里吗?
这薄荷里!
当然,合不合理的另说,关键是这个能量效率问题。
在船上都只能当辅助动力和应急动力,在地上那就更是直接没法用了。
靠这种东西来拉动蒸汽列车,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异想天开。
既然是这样……
那么李盛的工作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回到长安,起初……
李盛只是在杭州天天忙各种业务有些累了,再说也很久没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聚一聚,所以回来休息一段时间。
至于科研,横竖不过是个原始版本的蒸汽机,李盛很想当然的就认为……
这玩意,不可能比船用的蒸汽机更复杂,至少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稍稍改进一波,能量效率应该是可以大幅提升的,工作量没那么大。
不过回来之后……
在城西小筑研究了一阵,李盛却发现,这玩意真是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别的不说,光是对密封件的要求就要严苛的多。
这部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反复试验!
而另一方面,黄铜试管的蒸汽机,究竟要怎么才能拉动一截一截的火车车厢,这又是一个问题。
同样没有捷径,只能努力做更加细致精妙的全面设计。
各种麻烦加总在一起,最后工作量无形之中,自然就大幅增加了……
于是李盛,也只得努力搞起了研发……
……
当然,整个过程之中,倒也并非所有的工作,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得自己来。
李盛很快又回到了城西书院之中,给城西书院的教授学生们发布了任务,直接拉了几个“科研苦力”来给自己干活。
这活,主要当然就是更多种类的皮革密封性测试的问题。
哪一种皮革更好用,更接近橡胶的水平,一一测试!
好在长安终究是国都,也算是整个大唐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往来的商旅也不少。收集各种皮革样本,倒也没有什么额外的难处。
于是这般忙碌着半个月过去……
李盛的一番努力,还真就收获了惊喜。
……
因为整个城西书院,大量的学生和教授被李盛征发为自己的工具人,给自己测试各种皮革。
于是到了后来,整个城西书院,到处都是疑似煮过的各种皮革。
猪皮牛批,羊皮鹿皮……
不同物种,不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