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会长和另外李先生他们脑袋凑一块商量了一会。
见到大家都点头了,没有宣布成绩,直接说道:"刀工第一项结束,接下来是食品雕刻。
因为咱们时间和条件有限,就用大冬瓜刻一个,题材不限,自由发挥,没问题吧?"
杨振兴自无不可,点头应道:"没问题。"
"行,那就开始吧!"
话音刚落,工作人员就端着一个大冬瓜放在操作台上。
说是大冬瓜,其实也没有多大,差不多跟花生油桶一般。
模样也十分漂亮,上下粗细一致,看样子应该是经过精挑细选选出来的。
上手摸了摸,又轻轻拍了拍,杨振兴立刻知道,这应该是粤省送过来的大青皮冬瓜。
冬瓜看颜色基本分为白皮、青皮和黑皮三种。
好的白皮冬瓜皮薄肉紧,以沪市产的最佳,也是最正宗的冬瓜。
瓜皮药用价值最高,溧水消肿,而且还利肺。
买的时候带粉的最好吃,其次是脆甜的,白皮上粉,说的就是这个。
黑皮和青皮都是后来杂交后的品种。
黑皮冬瓜皮薄肉厚,水分足,口感是最好的。
青皮则处于前两者之间,而且还利肝胆。
一般用来食品雕刻的冬瓜,除了黑皮,基本都是青皮冬瓜。
要使用白皮冬瓜做食雕,实属浪费。
比量完冬瓜以后,杨振兴心里已经有了腹稿。
如此板正的冬瓜,最适合雕刻人物造型,不需要费尽心思在歪七扭八的地方设计其他装饰内容。
可选造型也有讲究。
他现在正在进行特三级厨师考试。
选的简单了,不能展现实力,选的复杂了,杨振兴又没太大把握。
毕竟食品雕刻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弱势项目,打小就没想着学习。
后来还是因为参加比赛需要,这才找了'中华食雕第一龙';的赵惠源赵师傅,到对方开办的培训学校上课学习。
等杨振兴逐渐没有继续参加比赛,食品雕刻这一块也再次被他收起来。
多年不曾练习,之前因为日程安排太紧,挤出来的时间有限,就没有太多功夫练手。
只是再次稍微熟悉了一下工具和手艺后,上面就通知他过来考试了。
所以他现在的食雕水平,别说跟当年参加比赛比了,也就一般厨师水平。
想要不落面子,那他只能选择讨巧的方式。
考虑再三,杨振兴直接豁出去了,索性雕刻一尊卧佛。
他妻子高园园信奉佛教,虽然不是那么狂野,但家里也供着几尊佛像。
结婚这么多年,杨振兴成天见,对于佛像造型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
既然已经决定,他就没有继续犹豫,拿起摆放好的工具,立刻开始动手雕刻。
别看这么些年手艺都荒废掉了,可他当年也是正儿八经跟赵师傅身边学习过的,得到过对方亲自指点传授。
水平算不上多惊艳,有底子在,其实也差不到哪去。
不过围观的厨师们见到他的操作后,心里同时都松了一大口气。
有道是人无完人。
如果杨振兴不管是刀工、雕刻,还是早已闻名在外的站灶实力,都无可挑剔。
作为同行,心里肯定是复杂的。
现在看到杨振兴也不是那么全面,他也有不擅长的地方。
大家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平衡,也就不会那么不舒服。
人性如此,谁都见不得别人完美无瑕,见不得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好。
不然也不会有患寡不患均的说法。
要么大家都一样,可你要比我好,那就不行。
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杨振兴将卧佛雕刻好。
这一项没有太多好讨论的,在他动手的时候,五位评委已经有了结果。
简单交流了几句,他们立刻吩咐杨振兴,开始第三项考核——锅功。
"这项考核要求实物颠勺和菜品制作,制作的菜品三选一,你自己抽签决定,菜品内容暂时保密,抽到哪一道,就制作哪一道。
当然,安排的菜品都是极其考验厨师锅功的菜,最后评判结果,也会考虑色香味俱全的标准。"
见杨振兴已经知道了要求,白会长接着下令道:"那么首先开始实物颠勺,要求厨师用玉米粒和鸡蛋饼,分别展示技能。"
玉米粒跟学校里学生用沙子练习颠勺一样。
不点火,在锅里倒入一杯干玉米,要求连续颠一百下,保证玉米粒完好,同时不能洒出来。
技术动作要标准,不能有变形。
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亲自操作的话,难度很大。
好几斤的大铁锅,就那么点玉米,还是晒干后很容易碎的玉米,连续颠一百下。
这可是一个大体力活。
就是常年在一线工作的炒菜师傅,也不敢说坚持下来动作能不变形。
而且杨振兴干厨师这么多年,诸如网球肘、肩周炎的毛病也没有逃得掉。
虽然病情不是那么严重,可这项考核对他而言,是精力、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