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比试内容后,杨振兴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近段时间在练习苏菜刀工的同时,鲁菜技法他也没有落下练习。
之前一直在练习的烧菜、扒菜时至今日已经小有成果。
所以这次比试,杨振兴决定就做最近练习的三种技法,每种技法各做一道菜。
如果真要做他自己最有信心的拿手菜,像是最先接触的炸、爆、炒无疑是杨振兴最熟练的技法。
但是他之所以选择现在练习的技法,只是想以此来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
倒不是说杨振兴膨胀了或者狂妄自大。
只能说真正有本事、手上有技术的人总是这样自信十足。
焖菜杨振兴选择的是焖大虾,烧菜是著名的葱烧海参,扒菜则是相对简单的白扒鱼肚。
因为只能选择三道菜,所以也在练习的煮菜就没法儿做了。
这样搞倒不是说他不选择难度更大的菜去尝试。
主要是扒菜里面,基本上食材原料都比较昂贵。
除了鸡鸭肘子丸子之外,更多的是海参、鲍鱼、鱼翅这类高档食材。
大多数扒菜光准备的时间就需要很久,鱼肚做起来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确定好了自己要做的菜,杨振兴悠闲的看起了其他学徒们的比试,丝毫没有紧张的样子。
杨振兴鹤立鸡群的表现被几位老人看在眼里。
张居成感慨的说道:“振兴真的长大了!这样的比试对他来说很轻松。”
梁成广点点头,赞同的说道:“不错,我还记得第一次看振兴做菜的时候,小孩儿那紧张的模样。
经历了国内外比赛的考验,感觉就是不一样。”
“哼!希望他尾巴不要翘到天上去!”
杨兴盛哼了一声,说道:“自信是好事儿,但是过度自信就会变成自负,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都倒在了这上面!”
“师哥,您就是对振兴太严了,孩子已经很努力了,能做到他这一步的去外头打着灯笼找也找不着。”
冯兴源摇了摇头,认为自己这位师哥严苛的有些过分了。
张居成也在一边应和道:“是啊师哥,孩子有时候就得偶尔表扬一次,光管得那么严以后连点儿积极性都没有了。
时间长了压力会越大,对孩子也不好。”
杨兴盛没有说话,算是一定程度上默认了自己师弟的说法。
但是看着他那张依然严肃的脸,几个人都不确定杨兴盛是否真的把话听了进去。
杨振兴这会儿还不知道他爷爷跟另外几位在讨论他。
他正津津有味的观察着后厨的那些学徒们。
还记得刚开业那会儿,就李明和杨红兵分别带了俩徒弟和几个学徒。
店里后来又招聘了两三位学徒。
拢共算下来就那么十一二个人。
李明和杨红兵还有他们的徒弟现在依然还在,当初招来的学徒就只剩下一人。
但是后厨的人数却从原来的十来个人增加到了二、三十位。
头炉大师傅俩人,二炉杨振兴等五个人,三炉和尾炉的厨师除了当初李明和杨红兵带来的几个学徒之外,后来也在外面招了几个。
光上灶的厨师就赶上刚开业那会儿整个后厨的人数了。
剩下的十来人,全都是学徒。
有水台的、砧板的、白案的、上什的,这些活儿都由学徒们去做。
之前提到过,往年店里比试都是分开项目进行。
像这次这种全部内容算在一块儿比试还是头一回。
原来没看出有什么门道,今天一瞧,还别说真让杨振兴看出不少东西。
比如有些人可能在清洗食材的时候十分利索或者注意力集中。
但是等到清洗完该改刀切配了,反而速度慢下来,动作也没有前一个步骤那么利索。
一些个学徒也会因为紧张和心里顾虑,做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
只有一个项目看不出来,活儿一多了很多人立马原形毕露。
‘怪不得爷爷怹们几位常说,通过观察一个人平日里的动作,时间长了就能看出这个人的脾气性格。
我这才仅仅观察了一会儿,就发现了好几个人的情况。
想要了解一个人,果然需要花费时间去好好观察对方。’
看着那几个脾气稍急或者注意力不太能集中的学徒,杨振兴知道这次比试结束后,他们应该会离开店里。
除了部分学徒表现不尽如人意之外,也有不少亮点存在。
比如杨振兴的老熟人,当年跟他一起负责水台工作的王明生。
文泉春开业到现在已经五年,王明生也在店里干了五年时间,他也是当初第一批招来学徒里唯一还在店里的。
从最开始的水台,王明生已经一步一步走到了砧板岗位,而且比一般砧板档次更高一些。
砧板主要负责对食材进行改刀工作,为厨师做菜节约时间。
但并不是所有砧板位置的学徒都是如此,还有一部分特例存在。
这些特例就是在接到前厅拆单后,根据客人的点单把所有需要的食材都帮厨师备好。
这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