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自曝穿越后,一年平辽> 第三百七十七章 筑坝拦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 筑坝拦水(1 / 2)

关中平原,丰收之年亩产可以达到一石以上,关中米粮仓,号称天府,源于天然水源丰富,更有战国以来历朝修建的人工沟渠可以灌溉良田。

然而就算是再优良的水利工程,也挡不住老天爷不下雨!

陕北地贫,赋税却不少,明英宗天顺年间延安府年税额41万石,居全国前列。

由于洪武初年,元朝旧将李思齐、张思道等盘踞庆阳府宁州一带激烈抵抗,明军死伤甚众。事平后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宁州赋税加重一倍以示惩罚,无疑又落在当地百姓身上。

陕西在宋代以前是中国的核心地区,宋之后渐趋衰落。除了关中地区由于千年积累的历史因素还较为发达之外,其他地区不再受朝廷重视,尤其是陕北,成为国家遗忘的角落。

嘉靖之后,陕西延庆地区的官员的素质也日趋下降,历任知府中进士出身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举人和贡生。

有能耐的人,都不愿意跑到这里当官。

这些人一来是屡试不中,困顿场屋,暮气已深,年老体衰,二来地方上豪强见其出身不正,也加以藐视,肆意为非作歹,官府不敢严惩,使得地方上民怨沸腾,社会矛盾加剧。

而陕西的藩王更是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明朝在陕西境内,先后一共有七位藩王。

分别是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的第二子秦王朱樉、洪武二十六年就藩甘州(之前暂驻平凉,建文元年移封兰州)的第十四子肃王朱楧、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宁夏的第十六子庆王朱栴、永乐六年就藩平凉的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后因无子国除)、永乐二十二年就藩平凉的第二十子韩王朱松、宣德四年就藩凤翔的仁宗朱高炽第二子郑王朱瞻埈(正统九年移藩河南怀庆府),及天启七年就藩汉中的神宗万历皇帝第五子瑞王朱常浩。

天启七年,瑞王、惠王、桂王同日就藩,按照神宗遗命,钦赐庄田各三万顷。陕西地方原已有四位藩王,他们就藩时已经占了很多庄田。现在天上又掉下一位瑞王,而且开口就是良田三万顷,刮破地皮,实在也凑不出来。

最终,日期将近之时,仅括得汉中四十一顷五十二亩。天启皇帝不干了,坚决要贯彻皇爷爷遗命,维护中央权威,落实皇叔待遇。最后朝廷把两万顷折成租银,摊派给相邻的陕西、河南、山西、四川四省,命他们定期向瑞王缴纳租银不得有误。

崇祯元年,可怕的大旱降临陕北。过年之后,整个正、二月没有下雪,小麦的墒情已经不好。更奇诡的是经常天赤如血,把窗户照的一片通红,说不出的诡异。

到如今,已经大旱了四年。

陕西干旱严寒,风沙扑面,沟壑纵横,满目荒凉。每年三月,关中地区已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陕北高原却还未解冻,草木未萌。

到了这五月,气温倒是回升了。

但转眼便是酷暑,雨不下,日头却毒,天天热辣辣的挂在天上,嗮得地都发烫,刚种下去的麦苗黄黄瘦瘦,犹如枯草,每日里大风夹着黄沙,呼呼刮个不停,天黄黄的,就像黄昏。

渭阳村靠近渭河,沿河的百姓还能靠着挑水来灌溉麦田。

这日,渭阳村的百姓如同往常一般前往渭河挑水。

“这鬼日头,什么时候能下雨!”

“自从这皇帝上位,咱们陕西就没好事!”

“哎,可不能乱说!”

“谁乱说了,先是大旱,正月里也不下雪,然后天空红得像红布一样,这能正常么!”

“俺爷说他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然后到处都闹流贼,到处都乱成一团!”

“可不敢乱说,听说巡抚老爷已经到了临潼城了,还把白莲教给灭了,要是让人听到,可得把你也当白莲教灭了!”

“怕什么,我说得都是实话!”

十多个汉子挑着水桶一边闲聊着,但当他们来到河岸边,却是吓了一跳。

“这河水哩?”

“对啊,昨日还见着三指深的河水,怎么都干了!”

这些村民无不大吃一惊。

在他们面前,原本渭河虽然因为水量不断下降,而开始收缩,但河水还有三指深来着。

但今日,那些河水也全部不见了,河床中间只剩下一个个小水洼,以及湿润的泥土。

“呔!渭阳村的,你们做什么!”东面,一群人气势汹汹而来。

“王二狗!你来做甚!”渭阳村村民警惕起来,一个个举起扁担。

“我们村没水了,我来看看是不是你们截留了水源!”那个唤做王二狗的青年大声道。

“屁嘞!俺们也刚来,我还说是你们偷了水呢!”渭阳村村民喊了起来。

王二狗狐疑地打量他们:“好像确实不是你们干的,那就是上头的韩家村搞得鬼!我早看他们不对劲了!”

“走!去找他们算账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