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钻进风箱里的何尚书
宁氏带着孩子们离开京城。这件事并没有在京城掀起什么波澜,毕竟大多数在京城的官宦人家丁忧守制都是这样做的。
京城达官显贵们的眼睛都盯着宁康帝的前朝后宫。自从太后被软禁,何贵妃被贬之后,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宫,都隐隐有暗流涌动。
程思则启程后的第七日,在大朝会上,宁康帝降旨,将鸿胪寺正卿张思仁升任为户部左侍郎。原本的户部左侍郎平调为礼部左侍郎,补了乞骸骨的原礼部左侍郎常大人的缺。
户部一向被何尚书视为自家地盘,突然来了个皇后长兄,正经八百的国舅爷,职位还仅在他一人之下,何尚书哪里能愿意。
何尚书有心反对,却找不到反对的任何理由。毕竟去冬今春的赈灾之事,张思仁做的实在是太漂亮了。完全可以当作赈灾的范本,以后再有灾情,照着这个范本行事就行了。
有功不赏,这说到哪里都说不通的。何况张思仁的身份还摆在那里!
定国公府的世子,皇后的长兄,随便哪一重身份拿出来,都是够看的。就算是何尚书这个两朝老臣,除了在辈份上占点儿便宜之外,还真没什么能拿出来压制张思仁的。
眼看着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兼接班人,原本的户部左侍郎金满城大人被名为平调实则暗贬的撵到礼部,何尚书心里急的不行。他忍不住向前头的首辅张相爷看了一眼,心中暗生怨怼。
“你个死老滑头,你我同朝二十多载,竟全不念往日情义,连点儿风声都不透出来,今天我在朝上被打的措手不及,异日轮到你,看你怎么收场!”何尚书愤愤地想。
老神在在的张相爷只双眼半眯的假寐,根本不理会以何尚书为首的何党官员向自己投来的眼刀子。如今这朝堂的局势已经再明朗不过了,何进非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也爱莫能助。
皇上已经发了明旨,就算是何尚书也不敢公然反对,他只能在背地里做手脚使绊子,让张思仁在户部寸功难立寸步难行。
何进还挺乐观的认为皇上将张思仁调入户部,是想分他的权,却不知道在皇上心中,张思仁才是户部尚书,他到户部不是分权,而是要夺权。
升完大舅兄的官,接下来就要议春闱的主考官了。往年通常是由张相爷与宁祭酒分别担任主考官和副主考官,再从六部选人担任阅卷官。
今年的主考官定的还是张相爷,可副主考官却不是宁祭酒了。宁景彦早就上了折子,说自家三子参加今科春闱,自己理当避嫌,不便参与春闱盛事。
宁远祥早在三年前就考中了举人,可他爹嫌弃他根基不扎实,就算是侥幸春闱得中,名次也不会很好,顶多得个同进士出身,所以硬压了一科,让儿子沉淀三年再考。
宁远祥本就是个旷达的性子,他爹不让考就不考,在家读了一年多的书,就带着书童四方游学去了。原本去年冬初回京,他是准备闭门读书备考的,不想又出了小外甥女儿被调包之事,就一直耽误到现在,满打满算,宁远祥静心备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若非这三年来底子打的越发扎实,只怕这一科也难取得什么好成绩。
听说宁景彦要避嫌,何进又来了精神,若是他能做这任副主考官,岂不是又能多收一批门生,到时……
不等何进想完,龙椅上的宁康帝就开口了。他沉稳的问道:“翰林院孔爱卿何在?”
翰林院掌院学士孔端绪立刻快步走出来,躬身行礼,口称:“臣在!”
对于这位衍圣公的族弟,宁康帝一向很客气的,他笑着说道:“孔爱卿,此番就有劳爱卿与张相共同主持今科春闱,愿两位爱卿同心合力,为我大楚广选英才。”
张相爷和孔学士同时应声称是。如此,正副两位主考官就都定了下来,就也没有何尚书什么事儿了。他不论再怎么想充实门生,也不可能自降身份去做阅卷官的。
自去冬今春以来,以何进为首的何党官员屡屡受挫,外围那些如同墙头草一般的官员,早就动摇了立场,若非一直没找到投向定国公府的路子,他们怕不是早就背叛了何尚书。
看到脸色铁青的何尚书,宁康帝心中痛快极了。这些年来,他在何尚书手里不知道吃了多少亏,真是憋屈的不行,如今可算是小小的扳回一城。
何尚书强压着怒火下了朝,回到尚书府后,何尚书的怒火就再也压不住了,他一脚踹开过来服侍他更衣的小丫鬟,冲着夫人安氏怒骂道:“你养的好女儿,嫁进宫十年,连个男人都拢络不住!还整日要金要银,要个屁!”
安氏原本心情就不好。谁家闺女被婆家罚了,当人娘亲的心情能好。又见丈夫发邪火,安氏的脾气也上来了。
冷冷扫了屋里服侍的下人们一眼,下人们赶紧退出去。还细心的关好房门……
“老娘养的好女儿?我呸,你是死人啊,我一个人能养下个闺女?你个死老头子,在朝上受了气,有本事你朝皇上撒去,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