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39章 苏轼苏辙何以有"史上最深兄弟情"之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苏轼苏辙何以有"史上最深兄弟情"之称?(2 / 3)

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34;

苏辙言,&34;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34;苏轼亦云,&34;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34;

可见,那时,苏轼苏辙兄弟俩就已奠定兄弟加师友的感情基础。

四、同年进士及第,同朝为官砥砺前行

嘉佑元年(1056年),兄弟俩随父亲苏洵出川赶考,曾路经渑池宿于县中寺舍,留下共同题诗僧壁的趣闻。次年,又创下一同进士及第的科场佳话。

1061年,苏轼外放签书凤翔判官,苏辙改任商州军事推官。苏辙送苏轼到郑州就任后,感于途中又经过渑池(苏辙曾于1060年授任渑池主薄),即写下《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老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即和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解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两首和诗亦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更加佐证了他们兄弟俩的情深似海。不完全统计,苏轼苏辙兄弟俩往来的诗词有2百余首。

苏轼一生都很信赖弟弟苏辙,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工作,就以&34;子由&34;为题,给苏辙写诗寄信。

苏轼在杭州&34;知通判&34;时,了解到弟弟苏辙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学官时,当地经济落后,不太视教育,便作《戏子由》一诗,实际上是表达为弟弟出口气的愤懑之情。

苏轼在海南儋州时,悉弟弟苏辙不习惯雷州生活,便作《闻子由瘦》鼓励: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苏轼向弟弟求助也不拖泥带水。他从定州任上贬往广东惠州时,因囊中羞涩,便向弟弟苏辙直言。苏辙当即倾其所有,资助苏轼&34;七百万缗&34;,苏轼才顺利到惠州就任。

苏辙一生对哥哥苏轼亦很尊崇。他在雷州任上,一年存诗二十九首,其中二十五首是和兄之作。

苏轼去往海南儋州时,途经雷州犯了痔疮,苏辙就给哥哥苏轼念陶渊明的《止酒》诗,劝他戒酒。

后来,兄弟俩在梧州见面时,苏轼以《谪海南,作诗示子由》表达自强不息的精神: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

综上所述,苏轼苏辙兄弟俩的确无愧&34;史上最深兄弟情&34;之称。二人不仅同年高中进士,还在同朝为官砥砺前行中将手足之情升至巅峰。

壮哉,苏辙;壮哉,苏轼!

五、在&34;乌台诗案&34;中休戚与共

尤为一提的是,在&34;乌台诗案&34;中,兄弟俩休戚与共更是文坛佳话。

发生于1079年的&34;乌台诗案&34;,哥哥苏轼时任湖州知府,因&34;恃才傲物&34;被人指控在诗句里愚弄讥讽朝政,御史台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逮捕苏轼。

弟弟苏辙第一时间得知,冒着被说成是通风报信的危险,即刻休书派人快马加鞭告之苏轼,要他有心理准备,不必担心家小安全,他自会全力照顾。同时,又连夜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愿削去自身官职替兄赎罪,以保住苏轼性命。

苏轼被捕入狱后,误以为&34;今生此命休矣&34;,即写下绝命诗《狱中寄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宋神宗被他们俩手足深情感动,兼之太后及重臣王安石等求情,便免去苏轼死罪,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辙也由河南任上贬去江西,在江西安顿好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后,又护送苏轼一家老小到黄州。

苏轼蒙冤&34;乌台诗案&34;后的困境,全靠苏辙忙前忙后休戚与共地帮衬,甚至不惜被连累(事实上,苏辙大受牵连),苏轼才得以抗住&34;狂风暴雨&34;。

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弟弟苏辙全情全心的付出,哥哥苏轼穿越时空的锋芒与伟才得以完美绽放出来。

有幸,苏辙;有幸,苏轼!

六、暮年虽未能实现&34;约定&34;,兄弟情依旧&34;山高水长&34;

更为难得的是,苏轼苏辙兄弟俩在几十年跨越时空的交集中,始终携手前进,从未因遭遇到的挫折而影响感情中断彼此相互引为知己的信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