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传统佳节&34;过年&34;尤为看重,特别用了53、54两个章回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豪门望族贾府认真准备热闹&34;过年&34;的场景。
不过,代表封建贵族家庭的贾府在热闹&34;过年&34;的背后,却又十分注重繁文缛节。尽管那时已显没落,&34;过年&34;的流程一项也未摞下,仍不失体面地彰显了古代贵族的奢华。
我们不妨一道看看。
一、准备年例年货
53回提及:&34;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儿治办年事。&34;
可见,到了腊月,贾府便开始安排&34;过年&34;的准备活动。考虑到&34;过年&34;是贾府极为重要的大事,当家人贾母便明确由总经理王夫人牵头负责,具体操办的事则是管家王熙凤统筹打理。
组长、副组长确定后,宁荣二府的组员们就按指示紧密锣鼓执行&34;年事&34;起来。
首先收年例,也就是佃户们上交的地租,这是贾府&34;年事&34;中最为紧要的事。
为此,书中很详细地写了黑山村乌庄头冒着大雪紧赶慢赶&34;一个月零两日&34;,才赶到宁国府交租:共上交来&34;大鹿、獐子、狍子、鸡、鹅、鸭、御田胭脂米&34;等大宗年例,及粱谷等物折银二千五百两,外加单独孝敬的活锦鸡、西洋鸭等希罕&34;玩意儿&34;。
由于乌庄头惯会从中打折扣,惹得族长贾珍很不高兴斥他是&34;老货&34;,且不满意道:&34;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34;
从乌庄头辩解的对话中,还知道,他的兄弟管着荣国府的八处庄地,增加了二三千两银子的年例上交荣国府。
可见,收年例是贾府&34;过年&34;的重要来源。
年例到位后,贾府便有了年货可派。书中紧接着铺排,贾珍将宁府所得年例留出供祖宗外,各物分取了些送去荣府,再将余下部分除去宁府自用外,分成若干堆在月台上,作为年货,令族中&34;闲着无事没进益&34;的子侄领取&34;过年&34;。
还特别提及贾珍披着一件猞猁狲大皮袄监督子侄们领取年货的细节,管家庙的贾芹打算混水摸鱼前来冒领,被贾珍一顿臭骂。
看来,偌大的贾府,参差不齐,&34;过年&34;情形自是云泥之别。
当然,有贾母坐镇的荣国府作为一大家人&34;过年&34;的总操盘手,收入只多不少,还会有其它来源,肯定是蛮丰厚的,不会亚于宁国府。只不过书中没更多赘述,仅一笔带过:&34;接着荣国府也送了许多供祖之物及与贾珍之物。&34;
二、准备压岁钱
从53回丫环兴儿回尤氏的话语中可知,贾府压岁钱的准备主要由宁国府负责,需特别订制,式样多且精致:
&34;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34;
&34;只见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34;
宁国府将这些压岁钱制作好后,便及时交给贾母,由她老人家在贾府&34;过年&34;时予以打赏。
于是,除夕之夜,贾府上下人等向贾母行礼时,贾母便&34;散了压岁钱并荷包金锞等物&34;。
此外,贾母还可根据心情自由派发赏钱。
元宵节戏班子在贾府唱戏时,9岁的戏子文豹在《西楼楼会》唱完后说了一番乖巧的话,让贾母大悦,贾母便赏了他几小笸散钱&34;买果子吃&34;。
可见,这压岁钱,古代特别讲究,也很注重,它是长辈对晚辈,或年长者对年轻人的厚爱与支持,有奖掖和美好祝福的寓意在里面。
今下,发压岁钱的习俗与时俱进了,亲朋好友之间都可进行,尤其是&34;微信发红包&34;成了过年最为热闹的一项活动,很有喜庆感。
三、贴对联换门神,室内外洒扫焕新
贴春联,贴门神,打扫卫生,让室内外焕然一新,这是古时早有的迎新习俗。
春联,最早的一幅是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之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门神,也就是唐朝名将秦叔宝与尉迟恭。据传与唐王李世民有关,据传最初是秦尉二人每天夜里在门外为李世民站岗执守,李世民才能入睡。后来,李世民考虑长期这样二人太辛苦,便令画师画了他们的头像贴于大门上,以此替代。还别说,从此妖魔鬼怪就无法入内侵扰李世民了。
贴春联、贴门神的习俗据说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打扫卫生的习俗古已有之,民谚就有&34;腊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