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像这种人也可以吐槽一句,其实就是闲的。
独自生活这种事,一般情况下,只要与外人有交流,期间能够与他人交流,问题都不是很大。
至于那种孤独久了之后,一个人觉得发疯,有抑郁的倾向的,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受到了某种变故,自己整个人的封闭起来才会引起的。
当一个人不与外界交流的时候,那么出什么事都是不奇怪的。
张金涛刚毕业之后,那时候一开始还是觉得工作不太理想,找了几个后都干得不顺心,然后就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他的房间像是一个休眠仓,回了家之后直奔休眠仓,倒在床上发呆也好,继续学习也好,玩手机也好,想干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别人。
他本身是个比较懒的人,在学校的时候,在外租的房子点过的外卖盒能在垃圾桶里躺几天,地也几天不扫,垃圾几天不倒,整个屋子搞的脏兮兮的。
大概就是那种每天蓬头垢面窝在电脑前写作玩游戏的死肥宅、废青。
回到家在最开始的一个月,他过得非常高效而快乐。从第二个月开始,当他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安静的自由生活后,最开始的幸福感也没有那么浓烈了。
就只是过着日子而已。偶尔自己下厨做点吃的,又或者种种植物,总之是波澜不惊的活着。到了第三个月,事情出现了变化。幸福感好像渐渐被某种焦虑感绑架了。
那时候不用去上学,在家里呆久了虽然他是独生子,父母心疼他不用干什么活,但是呆久了总觉得不自在。就去市里租了个小房子,借口要找工作后就住下了。
一个人生活后就更自由了,在家里还有人管着,自己住之后,他的生活变成了,早上随缘起床,吃饭,玩会儿手机,打会游戏,吃饭,玩会儿手机,打会游戏,吃饭,洗漱,玩会儿手机,打会游戏,玩会儿手机,睡觉。
他觉得时间久了这样就废了,试图说服自己改变,开始花心思让房间看起来更美丽。
开始尝试断舍离,把衣柜理得很整齐,把无关紧要的东西全部收进抽屉和柜子,时刻保持他的房间像样板房一样的精致而光秃秃。有时倒在床上,会感觉有点空虚。
在整洁的房间里,精致的餐饭前,无尽的寂静时空里,他感到了空虚。这种感觉很复杂,既不愿意回到过去的环境,也没有多么依恋当下的环境中。这种空虚不是使人悲伤的空虚,而是使人冷漠的空虚。
他并不觉得孤独,也不觉得寂寞,他只觉得安静。不是那种岁月静好的饱满的安静,而是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绝对安静。
后来,可能是某一种状态持续久了,自己也会觉得不满,想要改变。
于是开始自己煮饭炒菜,开始强迫自己定时打扫卫生,尽可能的把生活打理的有条理一些,并开始慢慢健身。这个过程其实蛮痛苦的,且缓慢。
因为他实在很懒,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独居久了后。到现在,他觉得是自己有生以来,状态最好的时候。
无论是身体、思维、情绪、灵感和创作欲望,都处于一种很饱满的状态。
再回忆过去,不免自责,真的在太多无意义的人、恶心的事、负面的情绪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怎么说呢,刚开始,还会觉得寂寞颓废,渴望有个人陪伴,照顾。哪怕说说话什么的。
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慢慢的,心性彻底适应了独居,那种转化是很难形容的。
就像可能前一天晚上,你还在深夜捧着酒杯暗自神伤,孤独的像一只没有瓜子的小仓鼠。
可第二天清晨醒来的一瞬间,你突然发觉,以往拼命想得到的那些感情、陪伴、羁绊、交互,一瞬间全部不重要了。然后元气满满的过了一天。
这种状况,会反复发作。一会儿颓废抑郁,一会儿元气满满。
他有时会跟朋友玩笑话:“这是戒断反应。”
但当这段过渡期熬过去之后,一切就迅速变得平稳宁静起来。开始注意到许多往日里忽略的东西。夸张点说,对生活的感受会忽然变得敏锐而通透。
会忍不住找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聊上几句。会注意房间每一个死角的灰尘,想方设法把它打扫干净。开窗透风,让阳光洒进来。
会隔三差五的想给自己的书桌、电脑,房间的摆设全部挪个位置。
哪怕是平时不怎么爱吃的素餐,都会耐下心去烹饪,一点点的添加作料,调整口感。然后你不用刻意的强迫自己,生活便会顺其自然的趋于自律。
作息时间越来越稳定,每一件事的时间、时长,都会养成习惯。
那些获取短期愉悦的东西,比如游戏,爆米花电影,酒,矫情的倾诉,慢慢不再有吸引力。游戏已经几个月没登陆过了。玩了两千小时的某战略游戏,说不玩也就不玩了。
甚至前阵子心血来潮,买的大型游戏,只玩了不到2个小时,便觉得索然无味,丢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