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门的建筑内,不断有持枪戴盔的士兵来回走动,士兵的相貌看起来都相当的年轻,与一般侍卫二十五岁以上的年纪完全不同,甚至很多人相貌看起来也才刚刚成年,看起来还算英武的脸上充满着一股“稚气”。
而如果是相面之人看到,还能从那些稚气之中,看到一股与常人不同的贵气,这种贵气不产于后天,他们大多数都产于先天。
而先天的贵气大多数都来自家境殷实的富贵家庭。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看着周围那些对自己行礼的“东宫卫戍”,刘宇扫视了几圈,随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东宫卫戍大多数都来自汉国的勋贵家庭,且多是公士出身,封顶也才伯爵之子。
至于那些更高的侯爷,不说人家愿不愿意,就是愿意,他们刘氏轻易也不愿意用。
毕竟能够做到侯爵这个级别,大多数实力其实都不差,哪怕是那几个目前已经明显掉队的家族,在整个贵族圈的影响力依然还是很大。
家里也大多有人在朝中为官,且职位都不算低,这样的家族,从汉国本身来讲,好坏参半,从好的方面看,这些家族昌盛,实际也是代表大汉帝国昌盛,甚至从某些方面看,未尝没有维护刘氏皇族颜面的好处。
而不好的一点就是几十年积累下来,这帮当初被人斥责为“武夫”的新贵,目前也基本褪去了当初的野蛮,处处给人一种“文武兼用”的感觉。
甚至在如今的大汉,勋贵子弟进军校,考科举,对一个家族已经是一个常态,每隔一代人就要入一次,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汉,可还是“多妻制”,这帮勋贵哪个没有四五房,七八房妻妾,这女人一多,自然而然子嗣就兴旺,而人多就容易出人才。
哪怕如今汉国选官用人多以汉式科举制度下产生的人才为最高标准,最后还要经历一层层的考核升官,但是对于那些浸淫官场,从小懂得人情世故和朝廷内幕的勋贵子弟来说,最难的其实还是风评,而不是所谓的成绩。
毕竟风评这玩意是可以靠互相吹捧出来的,而要想做出实实在在,能够让上面叫好的成绩,实际是很困难的。
对于勋贵来说,所谓的风评,那就是一场大型“商业互吹”,就好似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八才八俊”,其实背后的本质都是自己人联合起来搞出来博取名望的把戏。
唯有成绩是最难掩盖的,但是这些其实都难不倒那些个勋贵,对于他们来说,成绩是很困难,但如果真的要花大价钱,其实不是拿不出来
,无非就是所谓的成本问题。
而这种事情多数都发生在重点培养的继承人身上,所谓的庶子,其实是很难拿到家族真正的支持的。
而加入东宫成为卫戍的勋贵子弟,其实都是庶子出身,属于被家族“甩出去”的那种。
当然,用甩出去其实不怎么准确,正确的来说是让他们自寻生路。
而加入东宫成为卫戍将,其实就是他们最好,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甚至是他们完成命运转折,最好的出路。
毕竟有一句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加入东宫,没准等到新皇登基,就是他们逆天改命的时刻。
太子刘宇,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刘宇站在这栋四合院内,不断的打量着周围还算新的布局,甚至其中的一些材料,他也只是在宫里才能见到,而这位徐总管一出手就是这么大方的豪宅,看起来手腕不小。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钱是走公账还是私帐,这里面就要涉及到很多敏感的东西了。
刘宇脑子里不断思考着前几天晚宴上,那些人围在一起对自己献殷勤的模样。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出身不凡,且出身都是“豪族”,哪怕是那几个所谓的“寒门”,其实都是和那些勋贵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联姻。
而这一点,恰恰是刘宇最顾及的一点。
毕竟历朝历代的教训都在无时无刻的提醒刘宇,有些事还是“机灵”着点,别玩过头了,把自家也给玩了。
“太子殿下,刚刚徐总管请人来了,说是要和您商议一下有关中美洲的事情!!”
陈少冲来到刘宇身后,说话时,不由自主的抱住了拳,腰身微微下弯。
刘宇听到有关于“中美洲”的事情后,立马回头,看着对自己的抱拳的陈少冲说道:
“备车,带三分之一的卫戍郎!!”
“是,我明白了!!”
陈少冲的双手不断抱紧,随后向周围招了招手,就带出了一百东宫卫戍。
【东宫卫戍总计五百,除去留守西京的二百,其余的三百都被带了过来。】
【东宫卫戍外称卫戍将,以将为美称,而在内部,尤其是在皇族之人口中,又被呼作郎,卫戍郎。】
看着正在快速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