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神兽下凡赎罪,不小心引领了王朝> 第34章 茂庆帝再开学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茂庆帝再开学校(1 / 2)

茂庆帝能如何呢?毕竟他是工部尚书的得力干将,工部尚书也找不到更能干的人来替代他。黄李两家所有的商业行动,商业机密也不可能都被他打探到。他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见机行事。

此时灵灵通通才六岁,要不是年龄太小,茂庆帝真想把他俩拉在身边,这样可以掌握第一手情报。

不过工部的马车虽然是跟在任我行马车后面上市,橡胶价格也稍稍抬高了一些,他们的利润还是很可观。所以这个操作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前提是背后大老板茂庆帝舍得下脸面。

而工部也从办学校中尝到了好处。有了学校这个摇篮。工部现在开工厂,扩工厂的工人都有了保证。而且这些人忠诚度极高,毕竟从最开始就是在学校里被工部一手培养起来的,也签订了长期合同。

茂庆帝从中认识到完全遵循传统,遵循礼制,对于现在的发展是不适合的。他越来越觉得现在通过科举选上的人才用的不顺手,很多人做什么都依照旧制,而不适应现在。之前很多年,朝廷不说一成不变,但是变化很少,制度很有用武之地。

但是如果这个社会变得很快很多,还拿着这个框架,那就是束缚多于积极作用的。而且他现在需要的更多的是有各种技术的人才,能工巧匠也行。这些才是珍贵无比的。而读书人全部是读四书五经。这些人才已经跟不上他的需要了。

他想改变这个现状。他将这个想法透露给工部尚书,让他给出一个章程。工部尚书虽然也是进士出身,而且还问鼎二甲。但是他却很认可茂庆帝的想法。因为在工部,用人没有依据这些功名。很多没有功名但是有一身技术的人,在工部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兢兢业业的费尚书带着几位侍郎,查找数据,旁征博引,他要让这份奏折成为茂庆帝手中一把剑,在半月之后,给茂庆帝呈了一份这份厚厚的奏折。

同时还附上了一大叠近几年工部几项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出,及研究流程,技术要点。

看到这份奏折,茂庆帝哈哈大笑。工部尚书不愧是他的左膀右臂,人才按照他这样的模式培养,就算一百个,一千个中只有一个培养出来了,那就很值得。那他何愁技术更新不够快,要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才能赚到钱,担心哪天大庆朝的国门被海外的大炮轰开。

大朝会上这份奏折被公开,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学的内容对于在场的大部分官员是完全陌生的。如果茂庆帝的重心偏向这边,那么他们正在培养子弟,要么机会大大减少,要么就要重新学习。

这种培养模式本质上就是将读书人从最开始分流,将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学子吸引过来,着重培养。后期根据学习情况,再次细分,再次分流。而这样培养的人才通过考核后,在工部和各工坊授予适当的工作岗位。

其他官员担心的是不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会有多少学子被分流过去。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储备极大的冲击。他们内心感到不安,他们觉得他们遵循的那一套正在被茂庆帝慢慢瓦解,可以说他们的感觉很准。

但是现在的茂庆帝已经不是刚刚登基时候,他已经登基九年了。他执政以来,大庆王朝,粮食丰收,百姓再无饥饿,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财税收入都不知翻多少倍,而奉献财税收入大头的工坊更是全国遍地都是。

这个决定被众多官员质疑,但是茂庆帝还是推行下去了。而且指定由工部主导在各州办州学招生开课,并且将这一块列入相关地方官员的考核。

听到这里,所有的官员都心惊肉跳,茂庆帝说的轻描淡写,这些州学不会吸引很多学子过来。但是列入考核中,谁不会郑重以待呢?而且在招生公文也将这些学员的未来去处,以及考核模式说的一清二楚。

要知道现在的工部以及各工坊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平时待遇说的过去,如果有研发上的突破,还有奖励分红。众多官员想,自己家族有没有子弟对这一块感兴趣,如果有,他们很乐意送过去。

这完全是将他们釜底抽薪。当然现在唯一的优势是工部办学数量少,目前只有州学。而科举最低可以到县学。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工部,工部尚书对着三十几个官员开口训话“你们不要以为派你们到地方去,就是不重视你们,恰恰相反,是非常重视。陛下现在对这一块是如何看重,你们都知道。

各州学的经费都是由工部直接调拨。每州平均将近1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我来告诉你们,每州有府学十几个,而县学有大几十个,他们的经费加起来也只有这么多。我们的一个州学就抵科举一个州所有级别的学校。

只要是人才,通过报名考核的都收下。而且在当地发现有合适的人才以及技术,要不拘一格推荐到朝廷。推荐成功,你们都有奖励。”

各官员都热血沸腾。他们原来担心去地方去,是不受重视了。原来是他们没有抓住脉络,想当然了。所有人纷纷表态,到地方一定要好好工作,做出成绩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