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蝶返回了赵国,果如此前她所预料的情况一样。
赵緤在叽叽歪歪地表达着不满:给你带了三千人去啊,封控了全城,也见到庄周本人了,你竟然没把他带回来?搞不懂你咋想的,要把他留给太子用嘛?这段时间你去哪里了?
赵蝶火了:“赵緤,你闭嘴吧!我没带回庄周,自有我的理由。你大可以放心,我有十足把握,他绝对不会帮着太子对付我们的!”
赵蝶在这问题上,已经笃信不移!当她一旦站到哥哥这边,无论如何、绝不可能、她死都不能信……,庄周会帮太子出谋划策,拔剑刺向她的。
赵緤看到妹妹发火,也不好再说什么,笑着说:“那行吧,妹妹既然这么说,我且信了,只要他不帮太子就好!”
赵蝶转而问道:“听说卫鞅率领五万秦军,已经抵达黄河西岸,正虎视眈眈盯着东岸的魏国安邑。哥哥,你有什么打算?”
赵緤沉吟片刻,回答:“我在西路有一支两万多人的军队,妹妹,你有什么高见?”
赵蝶缓缓地说:“父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恐怕难以长久……赵语现在就想平稳过渡。哥哥若要争取胜机,只能反其道行之,就得制造些事端。比如:与秦联手,攻下安邑?”
赵緤笑了:“不错!不过呢,安邑是魏国旧都,单凭我们的力量很难做到。如果能联合秦军,那就胜券在握了。只是这件事该如何筹划呢?”
赵蝶思索了一会儿,说:
无论是为了平稳过渡,还是担心哥哥攻下安邑,赢得功勋,只要赵语知道我们有意攻取安邑,他必定会阻拦。所以,哥哥只能私下去说服父王。
父王耳根子软,经常性左右摇摆,只要说得父王一时心动,同意了,你拿到手谕后,就即刻离宫,赶往安邑。
就算赵语知道后,再去面见父王,父王再次被赵语说服下令召回,那时我们已经出兵,便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拖延退兵,直到拿下安邑。
哥哥进宫说服父王,我去西路调动军队,我们必须同步进行,确保在父王召回令前,我们就兵临安邑城下。需要的是行动迅速,过程紧凑,不给赵语留下任何阻拦的机会。
赵緤问:“卫鞅会同意联军吗?”
赵蝶回答:“这个问题不大!”
卫鞅自从到秦国推行变法以来,一直受到秦国公族势力的排挤和打压,压力巨大。他迫切需要向秦王和世人证明他的价值,证明他变法的成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秦军。
这次,他亲自带领变法后组建的第一支秦国新军,选择进攻魏国。就是因为近几十年来,魏国一直是秦国的劲敌。只有在魏国战场上取得胜利,这份成绩单才最漂亮,最有说服力。
然而,面对有三万魏军精锐把守的,城防坚固、政治意义重大的魏国旧都安邑,他的心中难免有所顾虑。因此,秦军在黄河西岸滞留多日,迟迟不敢过河。
卫鞅毕竟是外臣入秦,在秦国毫无根基,孤立无援。这些年来,因为变法得罪了不少秦国旧臣权贵。这场仗要是赢了,那自然是能让对手无话可说,要是输了呢?那卫鞅可就得要被反攻倒算了,他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赵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判断出卫鞅迟迟不敢渡黄河的顾虑。若是赵国愿意和秦国联军,给他多一份把握,他怎么可能拒绝?
赵蝶设想的情况是,攻安邑,如果魏国要救援,必定是撤回驻守邯郸的魏军,这样赵国就能轻松拿回邯郸,这是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功勋荣耀。
如果魏军不救,那我攻下安邑,也是大功一件。魏国占领赵国新都,赵国攻克魏国旧都,至少在这场赵魏争夺战中,赵国也扳回了一局,以后若是谈判交换,也多了份筹码、底气和尊严。
还有就是,在王位争夺的关键时刻,只有在外战中挣的功勋,大家更容易看得见,更有说服力,才能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更多的朝臣支持。
现在的问题就是:
一:如何打消卫鞅的顾虑,让他接受秦赵联军的计划?
卫鞅是来拿成绩单的,就算他心里想联军,也不可能主动明示。他也怕政敌非议,说他是怕打不赢,才会去找赵国帮忙。所以,打赢魏国,那是因为有赵国帮忙,并不全是他变法的功劳。
二:打安邑,秦军人多势众,而赵军实力弱小。如何让卫鞅同意,最后由赵军掌握安邑控制权?只有在安邑城头插满赵国军旗,才能算你的功劳,要都是秦国军旗,那赵军不是在瞎忙活嘛?
赵緤道:“现在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确保每一步的顺利实施。”
赵蝶这时又想到了庄周,心想:要是这家伙在就好了,这些问题他肯定能轻松解决。可这个死庄周,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转念再一想,就算他在,他就一定会帮我出谋划策吗?特么的,真的不一定!
我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