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有这么相信中医药,并且喝了之后疗效确实不错的病人,是值得欣慰的事情,虽然话确实有点多了,老唐仔细询问了他症状改善程度跟现如今的情况,然后开了方子:
蜜麻黄8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细辛3g,法半夏20g,干姜14g,醋五味子4g,白术30g,茯苓30g,蜜款冬花10g,蜜紫菀10g,桔梗10g,麸炒枳壳10g,陈皮14g,乌药10g,姜厚朴14g,紫苏叶16g,黄芩10g,麸炒苍术30g,浙贝母20g,北柴胡10g,砂仁10g(后下),麸炒薏苡仁30g。10付,水煎服,1日1剂分服。
这还是老唐调的方,其实还是原方,变动不大,本来就是效不更方,老唐也就是稍微调整了一下个别药物的用量,还有加了柴胡、砂仁、薏苡仁。
受李介宾影响,最近他看了一些汉方医学,日本的柴扑汤,也就是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对于喘咳效果很好,他一看自己的方子,所以就又加了点柴胡,这不就看着很像了嘛。
砂仁是理气药,李介宾用地黄的时候往往会搭配砂仁,这里虽然没用,但是老唐鬼使神差的也加上了。
薏苡仁是味用途很广的药物,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老唐也给加上了。
然后让这个退休老干部继续喝喝。
李介宾不是不能把这个方子精简下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观棋不语,真君子。
有时候干涉别人的成长,未必是一件好事儿,这种事情,尤其应该让中国的家长们理解。
随着老唐的技艺精进,他会走出自己的道路,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从外面打破是荷包蛋。
不过门诊结束后,他还是聊了一下关于小青龙汤的方解。
小青龙汤,《伤寒明理论》与《医方集解》区分君臣佐使,麻黄为君,桂枝、甘草为臣,芍药、五味子为佐,干姜、细辛、半夏为使。
而许宏则认为,麻黄为君,桂枝为臣,芍药、干姜、细辛、半夏为佐,五味子、甘草为使。
老唐并不知晓许宏到底是何方神圣,但王天赐一见此番情形,便明白李介宾又要开启他那关于中医活化石的长篇大论了。
许宏(公元 1341-1421 年),字宗道。其籍贯乃建安,即如今的建瓯之地。宗道自幼修习儒家学说,而后转学中医,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及奇异疾病,一经他手医治,往往都能收到显著疗效。
许氏对于张仲景的伤寒学研究颇为深入,撰写了《金镜内台方议》这部著作共计十二卷。在此书中,他将《伤寒论》中的 113 个方剂归为汤、散、丸三大类,并从方剂的配伍以及辩证选方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伤寒论》中方剂的特点,从而揭示出仲景辨证论治的规律。
他年幼时致力于儒学,后来却隐居行医。他勤奋刻苦地钻研中医典籍,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临床经验丰富。每一次治病救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声名远扬,成为明朝时期福建省赫赫有名的医学大家。
只可惜,尽管此人医术超凡脱俗,在中国历代名医的行列中,却难以列入 t2 级别的行列。
老唐若有所思,君臣佐使是出自《黄帝内经》的理论,被后世医家发扬,用来学习理解方剂确实方便,但是并不代表就是绝对真理,各位医家多有发挥。
“几个类型的方子做下比较,麻杏石甘汤的话,咳嗽、哮鸣音会更明显,有汗出口渴,明显的肺热证象。
麻黄汤的话,除了咳嗽、喘鸣之外,还有发热恶寒,肢体疼痛。
麦门冬汤治疗的是气上逆,咽喉不利,因为咽喉反射性的剧烈干咳(肺胃阴虚)”
老唐跟王天赐就这样静静的听着李介宾讲,心底里也在暗自比较这些方剂的不同。
李介宾说的很直接诶,如果听不懂的话,就知道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流清涕,稀薄痰伴有咳嗽、鼻炎的患者就行了。
老唐有进步,阿宾很欣慰。
时光荏苒,短短数日之后,又迎来了一场生理学考试。
当拿到试卷的那一刻起,李介宾便开始奋笔疾书,迅速完成了前面所有题目,看向了最后的大题。
这道题考查的是神经系统相关知识。他回忆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莫名其妙的想起了那个有点可爱的博士生黄蓉蓉,在试卷上认真地写下了神经系统的分类和其区别特点等内容。
然而,就在他埋头答题时,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有什么事情发生,但他又无法确切抓住那个头绪。这种感觉若隐若现,让他心生不安。他集中精力,继续完成考试,但那种异样的预感却始终萦绕不去。
李介宾不禁皱起眉头,思考着这种奇怪的感觉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是自己太过紧张,产生了错觉?还是说真的有什么事情正在悄悄酝酿,只是他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