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叔叔现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也就是说哪怕明天温莎王室也转向了激进主义,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为了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他的叔叔绝对会立刻跳反,重新变回温和主义者。
对于这位野心勃勃的叔叔,黛芙妮的父亲,英格拉姆王国的首任国王尼古拉斯1世是做了1些必要的防范。
也是因为如此,她的父亲在十年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就开始着手准备。
王国的公爵深受欢迎,但国王比他更受欢迎,而且尼古拉斯1世的手段比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弟弟更胜1筹。
面对公爵在军中日益高涨的威信,尼古拉斯1丝只是用了1个简单的招式,就将其打回了原形。
他派自己的弟弟作为谈判代表,与巴托尼亚人商谈停战事宜。
那时的克拉肯还没有展现出明显的野望,所以国王的指令虽然令他不满,但公爵却必须要执行。
最终在那份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就是克拉肯公爵。
也是因为如此,他被国内的好战分子认为是叛徒,所以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国内的名声1落千丈。
老国王限制自己弟弟的手段可还不仅仅只是这1招,尼古拉斯1世在停战协定签署完之后,就修改了继承顺序。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事,就把自己的弟弟从第2位变成了第6位。
那时的克拉肯公爵正因为停战协议签署仪式而灰头土脸,根本就无心也无力和他哥哥争。
那时候的克拉肯公爵总体来说还表现得极为理智,这1连串的组合拳之下,他没有昏头反抗,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了。
正是因为安排好了自己的弟弟,黛芙妮的父亲尼古拉斯1世这才放心开始了20年的长眠。
至于国内之事,那自然有1班老臣子在处理,而且王室之中还有黛芙妮温莎。
这位第3王女殿下虽是女儿之身,但她的治政能力却是由尼古拉斯1世从小亲手培养的,所以尼古拉斯1世很是放心。
作为王室的守门人,黛芙妮也的确没有让她的父亲失望。
在她的叔叔越发流露出野望之后,正是黛芙妮不断敲打,1次破坏克拉肯公爵的各种小动作。
在这场侄女对叔叔的战斗中,侄女占到了上风,但也不是绝对优势。
所以在这时候,长期以来1直都算是盟友关系的巴托尼亚政治情况就相当的重要了。
只有巴托尼亚继续走温和路线,它才会是黛芙妮可以倚仗的盟友。
若是巴托尼亚再落到激进主义者手中,那她的叔叔就必将获得巨大的助力,届时就会打破现在英格拉姆的形势。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黛芙妮温莎才会带着访问团,来到了巴托尼亚。
虽是王国外交事务的掌管者,但平时她却并不是自己操刀上阵的。
黛芙妮温莎从来都不是事必躬亲的性子,她极为重视团队的培养。
她早已网罗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第3王女只要做个把控全局的掌控者就可以。
黛芙妮深知隐在幕后远比走到台前更有利,因为只有傻瓜才会站在聚光灯之下。
那样的做法,只适合舞台上的演员,在政治领域也这么做,那是愚蠢的选择。
所以在公开宣传的时候,来巴托尼亚作友好访问的是英格拉姆外交部正经的外交官。
第3王女殿下则是不显山露水,就躲在这个团队中。
黛芙妮在这个时候来到巴托尼亚,主要是想和她的那些盟友做进1步的商谈。
她需要亲自观察1下这些盟友的状态,确认他们是否还坚定的支持着温和主义,还是是已经动摇。
同时她还想亲眼观察1下,激进主义的思想已经影响巴托尼亚到了什么程度。
这种工作当然也可以让外交使团和间谍来完成,但这些人往往也接触不到巴托尼亚真正的核心人物。
那些人的态度就远远比其他人的立场更为重要,所以她必须亲自来。
巴托尼亚这个长期盟友是继续支持自己,还是会倒向激进主义者的怀抱,可以说就决定在那45个人的态度之上。
黛芙妮就是这样来到了巴托尼亚,从表面上来说,那位英格拉姆王国外交部的官员就是使团中身份最尊贵的人物。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在对外交往时,外交使团的人还要帮着黛芙妮温莎遮掩身份。
不过在国宾馆中的时候,就不可能是这样了。
所以有资格住进那间最好房间的,肯定不会是名义上的带领者,而是真正的话事人。
在还没有受到那晚的惊吓之前,黛芙妮温莎实际上还是比较乐观的,她认为巴托尼亚的情况应该还在温和派的控制之中。
这个国家也受到了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她的那些老朋友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