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呵呵冷笑:“天幕这句话可没说错,我那个好儿子不就杀兄弑弟,全然不念骨肉亲情?有他开了个好头,后世子孙还不是有样学样!”
身侧美人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太上皇也就嘴上说说,当着皇帝的面还不是要表演父慈子孝?
李渊冷不丁问道:“你说对么?”
美人:“……”
我做错了什么,要被问这种死亡问题。
她要是顺着太上皇的话说,来日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她不就是得罪了皇帝么?将来太上皇没了,她一个后宫女子还不是任凭皇帝处置。
可若是不顺着太上皇……不用等来日,她现在就得受苦。
她欲言又止,李渊看了难免不爽,斥道:“下去!”
美人唯唯诺诺地退下了。
李世民也很不爽,说道:“我与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确不睦,可太上皇儿女众多,我对其他弟弟们何尝不好过?”
长孙皇后上前,温言抚慰,李世民的脸色这才好了许多。
他对李承乾语重心长地说;“高明,你与弟弟们可要好好的,别让后世之人看我们李家的笑话。”
李承乾应下了。
李世民说完,又觉得不够,对李泰说道:“你也要尊敬长兄,勿要让我失望。”
李泰年纪小,还没那么多心思,耶耶都这么说了,他也乖乖地答应了。
李世民又戳了戳小李治的脸蛋:“还有雉奴,你也要听话。”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了。太平公主与她的母亲一样,对于政治有着很大的兴趣,比起武家,她显然更支持李唐皇族,也参与了神龙政变。李显复位后,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地参与政治,并与李隆基联手除掉了韦家,直至李旦在位期间,太平公主已经成为唐朝最有权势的公主。韦氏权倾朝野时,太平公主为了自身的安危可以与李隆基联手,但李旦的皇位得到稳固后,她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也就渐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李治欣慰地说:“不愧是我的女儿,没白疼她。”
太平公主尚未出生,但李治相信未来的自己一定非常宠爱太平公主。
大唐公主彪悍,可也不是人人都能与太平公主一般肆意。
他称赞太平公主,并非是因为她的权势滔天,而是因为她心怀李唐天下,没有像她的母亲一样在李家和武家之间摇摆不定。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如她的母亲一样生出做女皇帝的野望。
武皇后眼神微冷,她的女儿像他,但也不像她。
太平公主如她一般,热衷于政治,不像寻常女子只知相夫教子,但她终归是李家的女儿,哪怕改姓武,也无法改变她内心的归属感。
武皇后并没有感到失望,她原本就没抱什么期望。
李治又有些忧虑:“但李隆基终归是太子,她与太子作对,胜算并不大。”
武皇后若无其事地说:“孩子还是不能太娇惯了。”
李世民神情复杂地说:“我这孙女……”
大唐公主本就肆意,虽说太平公主有点出格了,但她只要不想着做什么女皇帝,出格一些没什么。
但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作对,却并非什么好事。
【太平公主热衷于参与政治,她察觉到太子精明强势,想要改立太子,而李隆基自然不可能坐视太平公主威胁自己的地位,二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一边是疼爱多年的同胞妹妹,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李旦不想伤害任意一个人,但二人注定不能共存。太平公主为了能够废太子,不惜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立他为太子,李旦只好下诏停息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奸细,并监视李隆基,还对宰相直言改立太子一事,但遭到宰相的拒绝。】
刘彻说道:“馆陶公主虽然得势,但也没有太平公主这般威势。”
馆陶公主再威风,也不过是养养男宠,为自己与陈家谋取富贵权力。
太子刘荣被废,其中确实有馆陶公主的作用,但馆陶公主绝不敢对宰相说她要废太子。
不过他冷眼看着,太平公主怕是打错算盘了,李隆基绝不是刘荣。
李治微微皱眉:“胡闹,太平这孩子弄权也就罢了,储位之事岂是她能左右的呢?”
太平公主是她的女儿,可李隆基也是他的孙子……若是太平公主能找一个比李隆基优秀的皇孙做太子,也不是不行。
问题是李隆基并不是什么懦弱之人,太平公主要废他,他岂能不反抗?二人真的斗起来,太平公主即使胜了又如何,扶持另一个皇子,难道这个皇子就不忌惮她了么?
除非她自己做皇帝,可天下已经有了一个女皇帝,朝臣不可能接受第二个武则天,李旦也绝不可能容忍妹妹效仿母亲。
武皇后暗叹,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