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秘事第四部> 第4章 法正打探刘备隐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法正打探刘备隐私(1 / 2)

庞统的这次怪异举动,其实是刘备提前刻意安排的。

刘备知道自己上次在言语上对法正有所不满,法正当时也不太高兴。

虽然随后刘备又说了很多甜言蜜语,当时也把法正给哄开心了,但他依然有些放心不下。

法正这个人心思太重,刘备不确定他会不会记仇。

如果他惦记着报复刘备,这里又是益州的地界,那刘备可真是防不胜防。

于是刘备便在庆功宴之前,跟庞统说,让他故意顶撞自己,两个人当着大家的面儿闹得不欢而散。

这样一来,法正就会找回心理平衡。

原来刘备并不是光对你法正一个人埋怨,对其他人也一样,甚至还更厉害。

刘备跟庞统也没商量具体怎么说,于是便临场发挥了起来。

所以在表面上看来,他们之间的争执实在是莫名其妙,似乎是庞统在那里无理取闹。

法正给刘备深入浅出地讲大道理,刘备感到很满意,说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法正不再记他的仇了。

同时刘备也感到很可笑,因为法正跟他说的那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方面,所谓道理,只是有权有势之人对无权无势之人讲的东西。

一个普通的草民,他又怎么可能跟县令去讲道理?

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又怎么可能跟皇帝去讲道理?

而反过来则不然,一个县令经常会跟草民去讲道理,一个皇帝经常会跟手下的大臣讲道理。

当然了,一个县令也经常会跟草民不讲道理,一个皇帝也经常会跟手下的大臣不讲道理。

但无论是县令管辖的草民,还是皇帝手下的大臣,都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由此可见,道理并不是谁都能讲的,讲道理是一种权力,是身份地位高的人对比他身份地位低的人的一种权力。

刘备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一直都是寄人篱下。

当年在徐州,吕布就不跟他讲道理;后来到了豫州,曹操也不跟他讲道理;再后来到了冀州,袁绍又不跟他讲道理;随后到了荆州,刘表还不跟他讲道理;最后到了扬州,孙权、周瑜更不跟他讲道理……

他早就习惯了忍辱负重、包羞含诟的生活,也深深地知道,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是没有资格跟别人讲道理的。

虽然刘备现在的身份地位比庞统高得多,庞统也是他的属下,但刘备仍然不具备跟庞统叫板的实力。

刘备需要庞统来给他出谋划策,若是没有庞统的话,他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刘备得罪了庞统,庞统也可以另寻明主,到时对刘备来说,还是一种损失。

这些道理刘备早就心知肚明,并不用法正来点拨。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取得一点小成绩,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这个毛病,刘备就更不可能犯了。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小慎微、谨言慎行,他知道如果稍有半点行差踏错,便会万劫不复。

现在天下各路诸侯之中,曹操的实力最为强劲,也是刘备的死对头。

孙权与刘备虽然结成了联盟,又结成了亲家,但却始终都是貌合神离、尔虞我诈。

如今刘备又与刘璋撕破了脸皮,最后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儿。

可见刘备的敌人还有很多,而且每个敌人都不容小觑。

所以他根本不敢有半点的松懈,更不会因为拿下了一个小小的涪城,就喜不自胜、得意忘形。

虽然刘备觉得法正很幼稚,竟然还敢给老江湖讲做人的道理,真是令人捧腹,但却还是表面上装出一副大梦初醒的样子,这也让法正感到十分受用。

法正这种人心中最盼望的,就是别人能够重视他,尤其是主公。

主公若是对他委以重任的话,他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而刘备似乎对他言听计从,这也让法正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刘备效力了。

刘备与法正的关系,通过此番刘备的略施小计,也一下子变得更加亲近起来。

酒过三巡之后,刘备又问道:“孝直啊,你说下一步,我们该当如何行事啊?”

法正也正要跟刘备探讨这个问题,便反问道:“主公有什么打算吗?”

“先不能轻举妄动了,咱们兵力太少,等刘璋知道涪城被咱们占了之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在涪城坚壁清野、拒不出战,同时我还要继续抚慰涪城当地的百姓。”

刘备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法正却道:“主公,在下一直有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刘备一脸坦诚的样子道:“孝直有何疑问,但说无妨!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尤其是孝直你!”

法正点了点头,又道:“主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