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司马懿直接打断,“长安对刘备的诱惑力不言而喻,岂会听信长文一面之词?”
“仲达,你可有办法?”曹丕急忙询问。
“陛下安心,大魏并不缺少精兵强将,只要调度得当,孙刘联手也无惧。”司马懿拱手道:“首先咱们不缺大军,眼下的问题无非是确定东西两线的主帅人选。”
确实,别看魏国一连吃败仗,但国内的兵马依旧充足。
“陛下,臣建议让大将军去西线坐镇,亲自把守长安。”司马懿继续道:“蜀国的隐患要远大于江东,长安的重要性也远大于合肥。”
“大将军国之柱石,由他坐镇西线,抵御大魏的心腹大患,才能令陛下安心。”
曹丕闻言连连点头,“若有大将军坐镇长安,确实令人心安,可如此一来东线又该让谁出任呢?”
“陛下,既然此前东线就是张辽将军坐镇,眼下换成徐晃将军也无妨。”司马懿隐晦提醒。
曹丕明白司马懿的意思,之前就是外姓武将坐镇,现在再让外姓武将坐镇,也不用担心宗室方面有什么不满。
何况张辽、徐晃都同为五子良将,在资历方面旗鼓相当,确实是极佳人选。
“大将军与右将军一东一西,中线就会空出来,荆州的敌人就有了可乘之机,还需一位良将坐镇。”陈群插话道。
“仲达的意思呢?”曹丕继续询问司马懿。
“镇西将军曹真,虽然上次雍凉之战表现不佳,但主要责任在张郃,非镇西将军之罪,臣觉得曹真将军还是可以信任。”
司马懿继续道:“让曹真将军去南阳,陛下还可以启用张郃为副将,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想必张郃肯定会感恩戴德。”
魏国的名将就这么几个,都不能轻易弃而不用,眼下不是曹操执政时期,将星云集,不愁没用人。
随着老一辈人逐渐凋零,能担当大任的将军愈发可贵。
张郃虽然此前战败,但好不容易换回来,理当继续任用,也不能直接否定掉张郃一生。
毕竟与于禁那种投降之辈相比,张郃还算是非
常有骨气。
“也好,让子丹与张郃去南阳,那边的要紧程度要低一些,不见得会有战事爆发。”曹丕连连点头,认可司马懿的建议。
西线由曹仁亲自坐镇长安,中线有曹真、张郃坐镇南阳,东线则是徐晃继任合肥。
“仲达,朕有意遣你去前线督军,你想去哪一路?”曹丕随后问道。
司马懿迟疑一下,脑海中闪过诸葛亮轻摇羽扇的形象,犹豫一番道:“陛下,上次是蜀国主攻,这次应当是江东主攻,东线的战事应该会更激烈一些,臣愿去往合肥督战。”
“好。”曹丕点头道:“如此正合朕意,那你就去东线吧。”
西线是曹仁坐镇,督不督军都一样,曹丕一百个放心。
反倒是东线交给了外姓武将,曹丕心里多少有点芥蒂,想要派一个心腹过去督军,作为他的眼线。
司马懿不想再遇到诸葛亮,故而请命去往东线,如此正合曹丕的心意。
南阳。
“大将军、右将军请接旨。”
曹仁和徐晃从地上起身,各自接过圣旨。
“不想竟然要与公明分别,可惜。”曹仁出言感慨。
当初樊城差点让关羽攻破,就是徐晃率兵来救,曹仁对徐晃还是心存一分感激。
“陛下有命,国家需要,我辈武夫义不容辞。”
“公明说得好。”曹仁大为赞赏。
“说起来,我此前没有与江东的交手经验,大将军曾与周瑜对敌,可有教我的地方?”徐晃虚心请教。
徐晃跟着曹操打了一辈子仗,但在此之前确实没遇到过江东。
“这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曹仁想了一下,眼睛一亮道:“这样吧,我让伯宁跟在公明身边,让他帮你出谋划策。”
“昔年对战周瑜时,伯宁就一直在我身边辅佐,他对江东颇有了解。”
“那太好了。”徐晃点头道:“有伯宁参赞左右,我就能放心了,到时候我冲锋陷阵,伯宁出谋划策,正好合适。”
二人口中的伯宁,自然就是满宠。
若说张辽死的早,是孙权前半辈子的一生之敌那么满宠就是孙权后半辈子的一生之敌。
历史上,张辽死后满宠去往东线,硬生生在孙权身上刷军功,最后食邑高达九千六百户,差点刷出来个万户侯!
更别说还外加一个徐晃,以及督军的司马懿,魏国东线的阵容堪称豪华。
可想而知,孙十万这次信心满满征讨合肥,恐怕又要悬了。
汉中,南郑。
船只停靠码头,刘禅一行人从船上下来登岸。
“父皇,儿臣回来啦,看看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