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干谍报工作的那几年> 第21章 康直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康直里(1 / 2)

里份,是江城人对小楼深巷特有的称谓方式。区别于普通的巷子,里份建造讲究,都是统一规划设计和定制的,是西方建筑样式流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相结合而形成的独有民居形式。在古代,“里”是最基础的行政区划分单位,而“份”是江城的方言,意指小范围的居住地,里份便由此而来。

康直里是江城最早一批兴建起的老牌里份,正位于普慧门车站路,处在汉口最繁华的街市包夹之中,整个里份被红色砖墙合抱,自成一体,闹中取静。

张怀月到康直里后,先是绕了一圈看了看里份的外观,第一印象便十分满意。

里份分了六排共计76栋住房,全都是中式传统四合院结构与西方低层联排住宅相结合的建筑样式,两层的石库门楼房,红砖墙红瓦顶,每户自带一个天井,正是时下最叫人称羡的高档民居。

不过她没有即刻便往里份里去,而是在距离里份大门不远的地方找了家生意颇兴隆的馄饨摊子,选了张桌子坐下。

“这位大嫂,麻烦上碗馄饨。”张怀月看着在蒸汽喧腾的炉灶前忙活的摊主,扬声招呼。

“好嘞,您啊坐哈,马上就来!”

等了不多会,一份装盛在粗瓷大碗里的白胖馄饨便被端上了桌。

热腾腾的馄饨皮薄馅大味道鲜美,澄澈的汤水里点缀着青翠的葱花,寒冷的初春季节里来上这么一碗,实在是难得的享受。张怀月赶紧趁热连吹带吃,很快便将一碗馄饨送下了肚,原本还手脚冰凉的身上立刻就发起一层薄汗。

吃过馄饨,她并没有起身离开,而是又点了一碗豆腐脑,坐在位置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竖起耳朵细听周围食客们闲谈。

张怀月身前一桌来了两个三四十岁年纪的男客,都穿着缀了补丁的青布大袄,手足粗大,满面尘霜,显然都是靠卖力气讨生活的底层工人。

此时两人正趁着上菜的空档,操着本地方言大吐苦水。

“正蛮是邪了门,价在天天涨,钱是越来越难赚,豆腐都要盘成肉价,再过些时,怕是连个青菜叶子都吃不起了哦。”

“唉——就是说唦,”“另一个客人也跟着摇头叹气,“正暂这几天我屋里莫说是烧煤,连个柴火都烧不起,伢冻得手都抻不直。”

“么回事?你屋里的婆娘不是乡里上来的,老亲爷连柴火都不舍得把两个?”

“唉,莫提了。”后者摇摇头,“前些天我小舅爷把差事丢了,一屋的老小哭天抢地,哪还有心思上山打柴?”

“差事丢了?”前者显然有些惊讶,连忙追问,“你小舅爷不是说在东洋人的洋行跑腿,这么好的差事么样说丢就丢了?”

“那哪个晓得?只听到说好像是那个东洋老板要回国,生意也不做了,铺子也不要了,匆匆忙忙就关了门。”

两个客人又各自长吁短叹了一阵,见馄饨上桌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埋下头开始大口大口对付碗里的吃食。

而一直在旁留意着两人谈话的张怀月闻言却是脸色一变,‘这便要开始了吗?’

七七事变前后,为了麻痹中方,也为了避免遭受打击报复,东瀛政府曾陆续组织过几次神州境内的日侨撤离以及财产转移,为之后展开的全面侵华战争铺平道路。因而此时若有一两个消息灵通的东瀛侨民提前获知消息提早返乡,也并非什么奇怪的事情。

想到这里,张怀月捏汤匙的手指紧了紧,忽然觉得碗里甜滋滋的豆腐脑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

食不知味地吃完东西,差不多到了下午上工时间,馄饨摊上的客人们走得七七八八,摊主夫妻俩也开始了收摊,老板忙着收拾炉灶,老板娘则从灶头后走出来收拾桌上的碗筷。

看老板娘收拾到了自己桌前,张怀月连忙叫住对方。

“这位大嫂,麻烦跟您打听点事,行吗?”

那老板娘是个利索人,手上抹桌子的动作不停,嘴上则快言快语,“行啊,么样不行,姑娘你想打听么事?”

“您和大哥是一直都在这摆摊吗?您二位对这康直里的住户熟不熟?”

“哎呦,那可高攀不起,”老板娘直起腰来,笑着摆手,“这康直里住的那都是有板眼的人家,最次都是个坐办公室的,我们这些卖苦力的上哪里认识去?”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怀月连忙解释,“其实是我一个亲戚想租房子,听龙王庙的徐老大说这康直里有房子出租,所以亲戚就托我来打听打听。”

“哟,”老板娘一听这话,立刻就整了整神色,“你屋里的亲戚还认得徐老大啊?”

还不等张怀月反应,老板娘便转头招呼灶上的老板,“当家的,这有个姑娘伢说是亲戚叫徐老大在康直里介绍了个房子,你出来进去的,有没有听说康直里有房子出租啊?”

老板放下手里的活计,思索了一会,“这倒是冇听到说,不过既然是徐老大介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