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会儿,许映月回来了。
“看到是谁了吗?”“应该是她!”两人都知道她说的就是马小娟,马小娟从进来就频频看向婶子们拿来的那些东西,肯定是起了心思。
就是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动手,“没有千日防贼的,咱们也得想个办法,给她点教训。”许映月说完上炕继续糊墙。
火炕两侧的墙都弄好了,窗户那一侧两边,等窗户弄好了再糊。
这次下乡,方正两人带来的报纸多,不过俩人还是收住了,炕下只糊了将来放桌子的那面墙,糊了一人高,将来放柜子的地方俩人没有弄,外间也没有弄。
等方塘离开,家具都到齐了,俩人再整。两人弄得满头大汗,一看手表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刘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过来安装窗户框,小孙子有七八岁的样子,和爷爷在一起的很乖巧,偶尔还给爷爷帮个忙。
半小时后,窗户架子全部订好,刘爷爷先给糊上了一层油纸,又给外间门的门栓修好了,还给她们拿了一个顶门棍。
许映月觉得这个顶门棍比门栓还好用,这一番操作下来,至少今晚上能够踏实睡觉了。
刘爷爷又检查了一下橱柜和五斗柜,刘爷爷说橱柜里面有几块板糟了,量个尺寸明天就能把板子送过来。趁着刘爷爷检查橱柜的时候,许映月眼疾手快的把剪子放到了炕席下面。
刘爷爷拉开五斗柜的抽屉的时候,方缘才想来刚刚放了一把剪子在里面,这会没有,肯定是许映月收起来的。
【还是嫂子细心!】
两人都没想到,这炕席下面的剪子会在未来救了她们!
五斗柜没什么问题,刘爷爷正准备回去的时候,许映月说:“刘爷爷,我们拿布票和您家换点菜可以吗?”
刘爷爷说她们要什么菜就直接给她们,许映月和方缘坚持用布票换,费了好大劲才说服刘爷爷。
见刘爷爷同意,许映月就跟着刘爷爷回家了,方缘今天是真的不想再看见林大壮了,这会刘爷爷家老伴也从地里回来,刘爷爷家还没有分家,老俩口体格都不错,黄奶奶一直下地干活,能赚多少工分是多少。
中午许映月她们来的时候,黄奶奶在里屋睡午觉呢,并没有见到。刚刚去知青院送东西是刘家的大儿媳妇。
刘爷爷身子壮硕,黄奶奶属实娇小玲珑,很爱笑。招呼着许映月坐,还给许映月倒了碗糖水。
知道许映月是来换菜,去自家地窖里弄了一揽子菜回来,许映月看了一眼,有土豆、南瓜、油菜、洋白菜、西红柿、有几颗葱,还给抓了一把墙上挂的红辣椒,又去鸡窝掏出来2个鸡蛋,许映月觉得这也太多了。
就这老太太都不收许映月拿来的布票,就说打家具收的钱多,这点菜不值当的。
夏天,就算是乡下菜再便宜,许映月也不好拿人家那么多菜啊。
许映月说:咱们一码归一码,家具那边刘爷爷已经给了很多帮助了,这些菜肯定是要拿布票换的。
许映月递过去3张十市布的布票给老太太,“咱们大人一年到头可以没有新衣服,但是小孩子们正是长个的时候,这布票应该够给孩子们做了!”
提到孩子们,老太太明显犹豫了,但是一看到布票这么多,又要去给许映月拿菜。
许映月费力拦住了黄奶奶,还别说黄奶奶看着个小,力气是真不小。“黄奶奶,这篮子都放不下啦,今天先拿这些菜,再多拿我那边也放不住啊!过几天我再来拿菜,我就不跟您客气了,成不!”
黄奶奶顿时喜笑颜开,许映月让黄奶奶赶紧做饭吧,她也要回知青院准备做饭。
回去的路上许映月想着都要做什么菜,到了知青院。许映月拿回来这些菜当然不可能都做了,她想着她和方缘两个人,就出一个菜一个汤就可以了,方缘是最喜欢西红柿鸡蛋汤的。
董静肯定不会出去换菜的,但是她拿了罐头让孙苗苗出去换,孙苗苗也没有什么可以换的东西,她仅有一些当初申请成为知青的补助,现在相当于是董静在贴补她。
毕竟是肉罐头,孙苗苗也拿回来不少菜,马小娟本来想去换菜的,但有些不好意思,她想着去山上挖点野菜,打算伴着吃,这也算个菜。过程中遇到些麻烦,好在也挖到不少野菜。回来的路上碰上了结伴出行的几个新来的男知青,他们居然逮到2只兔子。
这时候已经到了下工的时间,老知青们都忙着往知青院里赶。其实那个年代,除非特别各色的人,知青们都是很团结的。
老知青们想招待好新来的知青们,早已经把这次准备吃的粮食准备好了,有粗粮有细粮,粗粮他们自己吃,细粮给弟弟妹妹们吃。
当他们到了知青院的时候,大家也是心里一暖。
新知青们正忙乎,几个男知青在研究如何处理兔子,女知青们则是有的摘菜,有的切菜、有的在炒菜。
不管以后知青们相处的如何,但是在那一刻大家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