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三百七十九章 先险后安定计策,相互帮衬共演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九章 先险后安定计策,相互帮衬共演戏(1 / 3)

此令一出,众人当即愣在了当场。

赵启将军那儿,看住秦军要了十万佯动的部队,任武将军那儿打新郑再要十五万主力大军,也就是说,所剩下攻打魏国大梁的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大军。

五万啊!魏军再怎么弱也有五万人,又驻扎在大梁城中,重骑兵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想同的兵力,对方有坚城池可守,即便赵军战力强于魏军,也不可能消弭掉攻守之间的差距啊!

总不能指望守卫大梁的将军也同边城中的魏军将领魏䜣一般主动漏出巨大的破绽吧?

眼见着诸人面有难色,显然面对李牧的将令,众人是答应也不好,不答应更不行。

李牧当然明白诸人的想法,而他既然敢用五万大军前去破魏,那自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当即笑着对着诸人说道:“诸位莫非以为本将会将一战之胜负托付于遇到如魏䜣一般的魏将哉?魏王虽或无能,然守城之将还是有的。”

随即李牧围拢众人,对他们细细解释一番自己的打算。

......

良久,众人久久不语。

无他,太过冒险了!

“上将军,我军根本无需弄险的!”身为监军的郑新忍不住缓缓说道。

这个话,无论任武还是赵启,都想说来着,但出于对上将军的尊重,作为一个下属将领,他们无论如何是不能说的。

但郑新不一样,一则他已经转向文官,如今入军营之中只是暂时的,二则,他的资历足够,不日就要入阁,又是监军的身份,足以与李牧平起平坐。

当然了,作为赵括的家将,郑新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赵括对李牧的偏爱:从第一次对燕作战时李牧的擅作主张,导致大军未能全歼燕军;再到后来的擅开边衅,在不请示不汇报的情况下,派遣大军入箕子之国,导致秦国挑起河内之战时,赵军几乎无兵可用,无奈之下赵括只能带着万余骑兵转战千里而战。

这一桩桩一件件,换了别人,哪怕是廉颇将军,恐怕也早被褫夺了军权了。可眼前这位李牧将军倒好,一次次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仅没有被贬斥,还屡屡给机会,屡屡带着他建功立业,灭胡之战有他、河内千里奔袭有他、铁浮屠降世之战有他、攻胡之战还有他,硬生生地将他推向了上将军的宝座。

当然了,这其中也是李牧自己给力,几乎每次机会降临,他都能用自己的能力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积功超越一众的将军们,最终做到了这上将军的位置。

所以,即便是郑新也只是稍稍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

“郑将军!”李牧缓缓说道:“我王曾教导我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吾等即为决策之人,所决者非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整场战役之决策。故有先险而后安,先安而后险者也。”

说着李牧指着舆图道:“吾之策也,虽有冒险之情,却亦有较大之把握,一旦拿下则战略主动尽在我手,此所谓先险而后安者也。

若是依任武将军之策,徐徐而进,一旦为秦、楚察觉,则大军有进退两难之险;若依赵启将军之法,三军平分,则无主次,更有各方皆困之风险。此皆为先安而后险也。

先险或有可补救之余地,后险则陷大军于危险境地而无可救药也。

今赖赵启将军行速攻之效,大军不会吹灰之力已至成皋,断不可失之天赐之机也。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也!”

郑新闻言,也是颇以为然地点点头,随即说道:“一切皆以将军之令而行也!”

随即,任武和赵启二人也立即应诺道:“谨遵上将军之令!”

......

终于,赵军的首脑们达成了一致,几乎没有丝毫的耽搁,李牧便带着任武,往成皋隐蔽在山中的大营赶去,要完成李牧的奇袭,时间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经过一夜的奔波,李牧和任武终于赶回了大营之中,来不及任何的休息,两位将军随即便各自带着自己的队伍开拔而去。

初升的太阳里面,二十万大军在山间拗口就此分手,一只向南,一只向东,还有一只约么百人的队伍朝着边城的方向奋蹄而奔去。

而就在成皋的大军开始行动时,为了避免秦军斥候往周邑渗透探查,赵启随即展开了对秦军的攻击。

面对着十万赵军,眼前不到两万人的秦军显然不是对手,随即边打边撤——决战是不可能决战的,打了一场就龟缩回营寨,你要强攻营寨,咱就放弃营寨继续后撤,总之,你想顺利通过是不可能的,但也别想消灭我!

什么?你要追击!你要破营寨?

那可太好了!

你永远不知道在你冲刺的路上,甚至在你即将攻陷的营寨帐篷里,藏着的是布满刀片箭刺的地坑,还是倒满火油的陷阱。

没错,这就是老将司马错给赵军准备的礼物:一条满是陷阱、荆棘的路途。在赵军集结的这段日子里,秦军就没干其他事情,什么操练都不要了,就一个字:“挖”!挖坑的挖!

山口前必经之路?挖个洞,插些刀片箭刺;什么刀片箭刺不够了?不够,用木刺、竹刺代替,实在木刺、竹刺也不够了,那也挖,吓唬吓唬赵军也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