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亦察觉到了这微弱光点,他们纷纷警觉地停下脚步,尽量收敛呼吸,将身体隐匿于黑暗之中,生怕发出一丝声响引来未知的危险。
在极度压抑的寂静中,士兵们紧握手中武器,跟随虞高祖小心翼翼地向着那点火光挪动脚步。
正在此时,忽然听见有人朗声吟诵:“我观玄黄启因果,乾坤万象昭无极。”其音节犹如古钟长鸣,悠远而深沉,字字句句穿透夜幕,直抵人心。
虞高祖循声望去,努力聚焦目光,终于在微弱的光亮中辨认出了来者的轮廓。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满头银丝如雪的老者,发丝虽未经精心梳理,却被一根朴实无华的木簪随意固定。他身着一袭素雅布衣,质地粗粝却洁净如洗,与周遭的夜色、林木相映成趣,透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之态。
老者面容慈善,皱纹间镌刻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一双深邃的眼眸犹如平静湖水,内藏无尽的故事与洞见。
尤为奇特的是,他并非徒步而来,而是悠然骑坐在一头灰毛驴背上。那驴子毛色灰白相间,步伐稳健,悠然自得。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头毛驴口中竟衔着一只点亮的灯笼,灯火在夜风中微微摇曳,洒下一片柔和的光晕,照亮了周围的林木草丛。
这一人一驴,仿佛从古老的画卷中走出,与周遭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却又和谐共生。
老者语毕,目光炯炯地扫视四周,那眼神仿佛能穿透黑暗,直达人心深处。他泰然自若的姿态表明,对于此番偶遇,并非意外的巧合,而是冥冥中因果交织的必然。使得虞高祖等人愈发确信,眼前这位骑驴持灯的老者,绝非常人。
“来者何人?意欲何往?”虞高祖的副将看清来人之后,顿时不再害怕,高声发问。其话语铿锵有力,在静谧的夜色中回荡,右手更是紧紧按住刀柄,随时准备抽出。
虞高祖闻声,心中暗自思量,对部下的语气颇感不妥。毕竟眼前的老者虽来历不明,但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气质与那颇具深意的诗句,绝非寻常人所能及。
“且慢!”虞高祖虽口中制止,可心中也暗自嘀咕:“口气如此之大,只怕是有些托大了吧。”但他深知,对待不明身份之人,尤其是在这危机四伏的夜晚,当以礼相待,探其虚实。
于是,虞高祖稳步上前,双手抱拳,神情恭谨,腰微微弯曲,以谦逊之态问道:“先生深夜进山,所为何事?”
老者听罢,嘴角泛起一抹淡然笑意:“将军不必紧张,吾观将星偏离黄道,困于凶煞之厄,料想将军此刻身处险境,特此前来,愿献绵薄之力,助将军化险为夷。”言语间,老者仿佛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对虞高祖的困境洞若观火。那淡定自若的表情,让虞高祖不禁暗自惊叹。
虞高祖听到此处,大为欢喜,忙不迭地走到毛驴边上,小心翼翼地搀扶老者下来,再次询问:“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名字不过一个称呼罢了,你且记着我姓荀便好。” 老者笑容和煦,如春风拂面。
“请教荀夫子,如何走出此山?” 虞高祖心急如焚,声音中带着急切和焦虑,眼睛紧紧盯着荀夫子,向其求助。
然而,荀夫子并未立即回答,周围的夜风似乎在这一刻也静止了。反而抛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此山或许只需片刻,但你何时才能真正夺得这江山?”
此言一出,犹如当头棒喝,令虞高祖心头一震。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有震惊,有思考,也有对权利的渴望。他意识到荀夫子话中深意,顿时收敛急躁,后退几步,恭敬地向荀夫子深深一揖。
此时,月光洒在虞高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显得他更加虔诚。“恳请夫子出山相助,待我平定乱世,一统江山,我必将以国师之尊待您,奉您为上宾,日后您所言之事,无论大小,我皆遵从无误,不敢不从。”
荀夫子见状,不禁微微摇头,喟然长叹:“余涉足此间,并非觊觎尘世浮华,实乃怜悯天下,不愿其再度陷入战火纷飞,更不忍黎民百姓备受战乱煎熬。经由深思细究,穷究天机变化,窃以为阁下或为紫微帝星下凡,有望终止乱世烽烟,重归天下以安宁之态。”此刻,荀夫子的言语间透出超脱世俗的淡然,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对虞高祖寄予的厚望。
他虽隐于山林,却心系天下苍生,那份悲悯与担当,令虞高祖及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而他所预言的虞高祖之命运,更似为乱世带来了一线曙光。
“还请先生助我。”虞高祖恭敬说道。
听闻此言,荀夫子神态凛然,肃然发问:“我且问你,倘若他日你果真一统寰宇,执掌江山,你将如何治理这天下?又将如何对待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虞高祖闻听此问,面色坚毅,目光笃定地回应:“若有幸能平定四海,一统江山。我必定竭力消除战乱,不让百姓再忍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痛。必将励精图治,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