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晋血山河> 第384章 两个方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两个方案(2 / 2)

不多,没什么名气,所以连武帝也不知道吧?”

在中国水稻发展史上,占城稻的引入是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在它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南方跟北方1样,都是1年1熟,“湖广熟,天下足”那是没影的事情;而当它进入中国之后,南方1年两熟区迅速扩大,产量成倍提升,很快便在粮食产量上压倒了北方。以前北方拥有大量产粮区,经济、农业中心1直都在北方,但是随着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日益贫瘠,到了明清时期反而需要从南方运粮来供养北方1些大城市了,因为北方的粮食产量满足不了那些大城市那巨大的需求。

对了,真正让明清人口高速增长的也正是北方两年3熟制和南方1年两熟制的普遍推行和堆肥技术的日益发达,而不是什么美洲作物。当时美洲作物的产量其实很低,玉米亩产不足百斤,红薯、土豆亩产量近千斤,但那玩意儿百分之7十几是水份,折回粮食,产量比种水稻还低得多,再加上种植面积有限,几乎没有对中国人口增长产生任何影响。明清人口能增得这么猛,占城稻是立了大功的,没有它,南方的1年两熟制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就当时水稻的产量,1年1熟之下,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支撑中国人口突破两亿大关,更别提飙到34亿去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稻种,为什么1直默默无闻,直到宋代才传入中国?难道秦汉隋唐都没听说过它吗?

当然不可能,秦汉隋唐处处都透着融合和豪放,不像明清那么闭塞,以这些朝代的皇帝对农业的重视,知道有这样的好东西,哪怕是抢都要将它抢到手啊!而在这漫长的1千多年时间里,中南半岛1直有相当1部分疆域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中,真有这样的好东西,他们不会不知道的。

唯1的解释就是,这种稻种虽然早就出现了,但因为种种原因,1直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推广,直到宋代才大面积推广,也因此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线,被引入中国,迅速推广开来。

看着这些稻种,李睿很是开心,下令重赏了这位使者。

送走了使者,司马诠兴奋地对李睿说:“大司农,赶紧召集诸位臣工商议如何将这种神奇的水稻播种下去吧!朕等不及要目睹1年收获两季水稻的奇迹了!”

李睿笑笑,问:“陛下可知1亩水稻需要多少稻种?”

司马诠说:“3到5斤吧?”

李睿说:“最保险就是5斤。使者从交趾买回1万斛稻种,那就是6十万斤,每亩田用5斤,那就是十2万亩。老百姓可从来没有跟这种稻种打过交稻,万1管理不善,水稻失收,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

司马诠问:“什么后果?”

李睿说:“至少1个县的老百姓会因此而饿死!”

司马诠吓得脸都白了:“这么危险吗?那大司农你为何还要花重金买这么多回来?”

李睿说:“这就是我要教给陛下的第1个道理:机遇往往伴随着危险,越是诱人的东西,背后隐藏的危机就越可怕,千万不要只看到好的1面而忽略了潜藏的危机,不然会很危险的!”

司马诠用力点头:“朕受教了!那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李睿说:“有两种办法。”

司马诠问:“哪两种?”

李睿说:“每1种是将这些稻种赠送给最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拿出1部分田地来种,成功了固然皆大欢喜,就算失败了,也只是1部分田地失收,损失虽大,但并不致命,这叫分散风险。”

司马诠说:“这主意好!那第2种方法是什么?”

李睿说:“第2种方法就是拿出1部分军屯来,从安南请来熟悉这种水稻的习性的农师指导屯田兵进行种植,万1失败了,所有损失由国家来承担。”他笑着对司马诠说:“1个国家承受风险的能力可比1个州、1个县强太多了,就算有几千户屯田兵粮食绝收,国家也养得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