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女穿男:农家子的首辅之路> 第20章 县试(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县试(四)(1 / 3)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县试第三场考试的时间,陈晏君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进了考场。

这第三场考试的试卷与前面两场有所不同,只见试卷是划有红线横直道格的,每页十二行,陈晏君看到试卷的第一眼心道这不就相当于现代的作文题答题的方格吗,只是没有标注到哪里是几百字罢了。

不过陈晏君又一想,这写八股文也就是相当于写作文,自己前世的时候作文也得还不错,多次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甚至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的一等奖,这样一想陈晏君对写八股文的担忧放下了大半。

每行二十字当然还划有密封线,要求考生不得将答案写于密封线外,否则作零分处理,这就与前面两场的考试要求相同了,当然现代学生考试写作文也有同样的要求。同时,同样发有两张素纸作为考试的草稿纸以作起草之用。

陈晏君检查完试卷,发现试卷没有问题后,才开始看题做题。陈晏君一看题目,心中对写八股文的另一半担忧也全放下了,两道题皆不是截搭题。陈晏君心道今年知县大人总算是心疼他们这些考生了,没有出难题、怪题。

可是这陈晏君哪里知道,这县试三年两次,在前年的考试中,由于第一年担任新城县担任县令,所以像做出点成绩,因此那一年的四书两题皆是截答题,难倒了一批学子。

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学子没有做完,未做完的考生中有小半甚至连题目也没有读懂,如同后世写作文大批学生作文没写完,没写完的学生中小半学生连题意也没理解。

其实这也能理解,所谓截答题就是把四书五经中不相连的一句或者是半句抽出来连在一起出题。还有的是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有的会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

这样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有时候连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连出题人本人也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意思,更何况是学生呢!导致的结果就是糊涂考糊涂,出题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考试的人也不知道。

因此前年新城县考生由于被县试所难,考生们心中产生了对四书制艺的恐惧,毕竟众所周知,府试、院试要比县试更有难度。

因此即使后面的府试、院试四书制艺比县试简单,但新城县的学子在对四书制艺的恐惧心态中,并未取得好成绩,导致那一年的新城县科举成绩不太好看。

知县也因此被知府斥责,不仅没有政绩,反而是拖累,因此今年的四书制艺题目中规中矩,所以才有了陈晏君发出知县今年仁慈了的感叹。

第一题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陈晏君一看到题目就立马想到这是出自《论语·颜渊》中的一句,全句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百姓富足,您又怎么会不富足呢?百姓不能富足,您又怎么能算上真正的富足呢?

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的儒家思想。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写道“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因此这句话强调了百姓的贫富决定国家的贫富,也说明了政府应该节用厚民、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并且从政治角度来看,这句话也说明了政府应该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让百姓富足,才能国泰民安。

弄懂了题目的意思、出处接下来就是破题了,陈晏君先在草稿纸上下笔做草稿了。陈晏君下笔的时候很是小心,毕竟这个考试对书写要求很高,即使是草稿也要求必须是楷书,不能乱写一通。

陈晏君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接下来就组织对仗语言进行论证了,也算是下笔如有神,最后以“吁,彻法之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收尾,一篇制艺也就写完了。

写完后陈晏君想了又想,润色又润色,才将答案誊抄到试卷上。

写完第一题陈晏君一看时间将近午时了,感觉自己也有些累了,遂拉响了号铃,要来一碗热水,就着热水吃了点芝麻烧饼,休息了一会,才开始第二题的作答。

第二题题目是“不以规矩”,一看到题目陈晏君心道,这是出自《孟子·离娄上》里面的一句,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这段话旨在教育世人做人要遵纪守法,告诉世人生活处处需要规则,只有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将出现大问题。

陈晏君想明白了题目的出处和含义后,就开始破题,他以“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破题,很快就完成了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八股文。

陈晏君在提笔润色后将文章誊抄于试卷之上,至此县试第三场考试的全部题目陈晏君皆已作答完毕。

此时离收卷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