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女穿男:农家子的首辅之路> 第17章 县试(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县试(一)(1 / 2)

陈晏君在接受王夫子的考前魔鬼训练,每日除了写一篇八股文,做十道算学题,五道律法案例分析题,每日王夫子还会抽查背诵《四书五经》和《大明律》的内容。

可谓是把一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学习,堪比高三学生高考前的那段时间。

抽查背诵《四书五经》和《大明律》,做十道算学题,五道律法案例分析题这些对陈晏君来说并不算什么,难的是写八股文。

据王夫子说现在的知县喜好辞藻华丽,喜欢出偏题、怪题比如截答题,而对付这种题,别无它法,唯有将四书及本经熟读熟记,多写多练。王夫子还将历年来的截答题范文给了陈晏君他们,让他们熟读范文,有个解题思路。

对了,这里就要说一说,陈晏君本经选得是《尚书》。所谓饱读诗书,这个“诗书”说得就是《诗经》和《尚书》,一般学子都会从这两经中选择一本作为本经,陈晏君也是从这两本中选择了一本。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其内容大都是历史人物的言语以及朝廷的文诰。其主旨是:“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尚书》厚重,集齐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可谓是政府公文的教科书。

陈晏君选择《尚书》作为本经,是因为一来学习诏、告、表、判的书写,为以后为官时用得到打基础,二来学习《明法》也需要也写判词,这二者有些地方共通,学起来更轻松,一举两得,由此可以看出陈晏君非常注重实用性。陈晏君这些时日着重温习《四书》和《尚书》。

在陈晏君跟着王夫子进行考前魔鬼训练的时候,陈阿婆和陈晏君的母亲、伯母们也没有闲着,在给陈晏君准备考试要用的东西。

本朝规定考生不能穿夹衣进场, 必须穿单衣,由于所处地域的原因现在其实现在不算太冷,但是只着单衣,也是受不住的。因此,陈河花高价买了几件皮草,陈阿婆她们将其做成衣服,给陈晏君保暖。

考生带的吃食,也是要查验的,如果块儿大了,都得掰成小块儿查看过才行。因此,吃食不能太大,陈阿婆准备给陈晏君做手指大小头盖大小的芝麻烧饼,这样既好吃又好进又方便进考场的时候被衙役搜查。

为了防止作弊夹带,考生用的砚台也不能过厚,笔管需要镂空,考试篮也要镂空,而这些府衙都有指定的地方售卖,价钱也不贵,只收个成本费,原本不想卖的如此便宜。

但是据说开国皇帝强烈要求,说学子求学花费不菲,便不要再考试用品上为难他们了。

大臣一想这生意要做也是皇家做,吃亏也是皇家吃亏,自己又不吃亏,而且卖得便宜,自己子孙参加考试也得利,遂满朝大臣无一人反对,这也算是寒门学子的一项福利吧。

陈河专门去给陈晏君采购了考试用的砚台、笔管以及考试篮等考试用品。考试篮里只能放考试要用的笔墨和砚台,以及一些吃食。

这可真是一人考试,全家上阵。就这样日子来到了考试的前三天,私塾放了假,让赴考学子回家备考、休息。

县试的主考官是知县,管理事务的是县衙的礼房的胥吏。在收到考试申请后,制作考生的名册,记录年龄、身面等特征,称为“点名册”,以备在考场点到考生。

考生的姓名也以五十人为一组,写在告示板上,立于考场大门之外,相当于现代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时候考场外立的告示牌,目的就是提前告知考场内的座位顺序,防止场内混乱。

学子一般是考试前一天去考场看自己的座位号,陈晏君也在考试前一天的早上去考场看了自己的座位号。

而作为主考官的知县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棚,此后起居都在考棚之内,不得外出半步,也不许接待来客,直到考试全部结束,这也是为了防止考生请托,被称作“考试回避”。

县试录取人数没有定数,每个县录取的人数不一样,一般是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决定的。科考大县,参加考试的人数多,录取的人数也多;学风不盛的县,参加考试的人数少,录取的人数也少。

同一个县每年录取的人数也不一样,主要看当年报名参加县试的考生人数,而今年新城县县试录取前一百名。

新城县的县试一共考五场,一天考一场,两场之间隔两天,每场考试的结果会在考试后第三天也就是下一场的前一天公布,前一场过了的才能进入下一场,以此类推。每场都有人被刷下去,最后一场结束后,五场分数相加,总分前一百名的接着参加四月份的府试。

新城县虽然不是考试大县,但读书人的数量也不少,陈晏君从王夫子他们那里了解到今年新城县有近千人参加县试,也就是说最终十人里才录取一人。

不过陈晏君心想才十取一,君不见后世公考哪一个岗位不是几百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在落后的地方也是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后世,县试的竞争不算是很激烈。唉,陈晏君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