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夫子遂不再拒绝,毕竟拒绝无用,这礼品也是对自己的重视目前。
便开口说:“读书是为了不仅是为了科举入仕,也是为了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小宝大名就叫陈晏君吧,寓意着小宝将来成为君子。”
“多谢陈叔为小儿起名”,陈河说着向陈夫子深深做了一个揖。
“陈晏君”小宝心中想这与前世自己的名字相比只是多了一个晏字啊。“陈晏君谢过夫子赐名”说着便向陈夫子深深做了一个揖。
“好,那你们就回去准备准备吧,后日正式入学。”
“好的,陈叔,那我就带着小宝不晏君回去了,后日来正式拜师。”
“夫子,再见,后日再和家父一起来拜师。”说我就跟着父亲回家去了。
回到了家中,家中人忙上前问拜师的情况,陈河回答说:“陈夫子的束脩和以前一样还是二两银子,现在需要准备入学的书籍和笔墨纸砚,后日正式拜师入学。”
“好啊,我记得你们三兄弟读书时,买过几本书,是那几本吗?”陈老汉说。
“是的,不过还需要去再买其他两本书,还有就是笔墨纸砚家里是没有的,我准备明日带小宝去县里买。”
“好,你心里有成算就行,明日就带小宝去买上学的东西吧,那陈夫子给小宝起的大名叫什么”陈老汉问。
这也是家里人最关心的问题了,“陈叔给小宝起名为陈晏君,希望小宝以后成为一个君子。”众人一听,好名字,寓意也很好。
小宝这边神游天外呢,原来家里是有几本书的,父亲和伯父们读过书,只不过为什么不教自己读,我们陈晏君表示只能是忘了,估计也只是记得常用字罢了,而且估计家里也供不起三个读书人,不过以爷爷的远见卓识,无论多难,只要想读有天赋读都会一直供的。
父亲伯父们没有再读书科考,估计是父亲伯父们应该不喜欢读书或者是说没有读书天赋,不得不说陈晏君真相了,还真是他们不喜欢读书且没有读书天赋,一看书就困。
“晏君,小宝”,听到爷爷喊自己的名字,陈晏君忙从天外中返回现实,说:“爷爷,叫我有什么事吗?”
“没有什么事,叫叫你的大名,刚才想什么呢,那么入迷,爷爷喊你都听不到。”
“爷爷,我没想什么,只是想到后日就能正式入学开心罢了。”
“我们小宝还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呢”陈海打趣陈晏君。“大伯,我有大名了,叫陈晏君,你们以后要叫我陈晏君,不要叫我小宝了。”
“你在有大名,我们也叫你小宝,小宝多好听啊,家里的小宝贝,寓意也好啊”二伯说道。这话得到了爷爷奶奶、爹娘、大伯父大伯母、二伯母以及几个姐姐的深深认同。
最后,还是陈阿婆说,“都别在这站这里,该干啥干啥去,以后在家里就叫小宝,出去了叫晏君。”陈晏君接受了自己奶奶的说法,至上在外面还是叫大名的嘛,在家叫小宝就叫小宝吧。
第二天,吃完饭陈河便准备带着陈晏君去县城买东西。其实陈家村地理位置不错,虽然离县城不算近但也不算太远,走路来回大约三个时辰左右。
当然,现在的陈晏君年纪太小了,也走不回来,即使能走回来家里人也舍不得让他走这么远的路。
因此,陈河准备了一个背篓背着陈晏君,陈晏君感觉很羞耻但也明白自己走不回来,也就自觉钻进背篓,让自己父亲背着。
到了县城,陈晏君没心情逛街,直说让自己父亲带自己去卖书和笔墨纸砚的店铺。陈河看出了儿子的急切,遂带儿子来到了县城最大的书肆。
伙计看着进来的父子二人,虽然是农人,但也没有歧视,问道:“客官,要买点什么?”
陈河说:“《幼学诗》《幼学琼林》这两本书以及幼儿启蒙用的笔墨纸砚。”
伙计一听就知道是为旁边的小儿买的,就说“向来是为这位公子买的吧,公子一看就有福气,将来一定学有所成。”说着便将陈河他们所要的东西准备好了。
陈河听着回答说:“借你吉言了。”
“这是你们要的东西,这两本书是二两银子,这是幼儿启蒙,笔墨纸砚不用用太好的,所以这支毛笔是300文,一刀纸是一两,砚台和墨块是八百文,总共是五两100文。”
“再拿一支毛笔和一个墨块。”
伙计又去拿了毛笔墨块说,“这些是400文,现在总共是五两半银子。”
陈河遂从怀中掏出银子递给了伙计,“正好,祝小公子学有所成,以后金榜题名。”
在陈河买东西时,陈晏君在观察这个书肆,不愧是县城最大的书肆,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学习用品也是五花八门,不过贵也是真贵,就这一点东西花了近八两,怪不得都说读书贵,供养一个读书人不易。想着如果以后来县城读书,一定要经常来,当然只看不买。
“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