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下许多人可惜不能一次性看完《三国演义》。
“光幕越来越懒了...”
【《唐宋八大家》】
(与历史作歌相同的伴奏响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迹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UP你太有才了吧,今封你为第九家!>
<为UP打call,你真的好肝>
[东汉建安五年人:唐宋,八大家?
[明嘉靖二十七年兵部车驾司主事茅坤:[惊呆
汉末建安年间的众多才子不服气,为何只有唐宋两朝!《三国演义》中自己没有多大的机会展示,现在一个文学类的视频还没有自己!
“就看看你这唐宋八大家有何能耐!”
唐宋时候的文人,对这八大家异常感兴趣。
是唐宋八大家诶!除了光幕此前曝光过的王安石和“三苏”、欧阳修外,这还有三个名额呢!
明代茅坤呆愣看着手中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是这本吧。
【自明初后的文风,皆以那唐宋为宗。让前后百年的书生,皆透着一丝平庸...唐宋的散文之最,终绕不开那八位!】
[明洪武二十八年解缙:这话说得好狂
[清乾隆纪昀:这话没说错
朱元璋觉得这朱右的名字挺耳熟的,兵部尚书茹瑺小声提醒:“陛下,是修《元史》的朱右,他后面被迁至晋王府长史。”
哦,他啊。朱元璋想起来了,此人还得过自己的赏赐,因此让他给晋王讲书。悠悠看向晋王朱棡,是个没福气的!
【听韩愈说那古文,就早该替了骈文...也非是读书无用,是出身比那笔重...而后笔下的帝王错,就应该算是人祸。...骂跑了当地的河神,只用了一段檄文...竟对着数万的刀剑,以一人平了兵变...而昌黎先生这一生,像极了一盏长灯】
<八大之首就应该是韩退之>
<寥寥几句话,道尽了昌黎先生的一生。>
<愿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苏轼都承认的"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唐开元二十五年杜甫:万古长灯
[宋熙宁三年苏轼:韩文公自然当得起!
唐太宗李世民在光幕唱到“非是读书无用,而是出身比笔重”时,坚定了信念。科举实施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意想中的好,朝中的官员依旧是世家居多
“唐已到中唐,科举仍是如此...”李世民在殿内来回走动,或许还还真应该谢谢那唐末的黄巢,直接了当的解决盘亘百年的世家。
将这不切实际的想法甩开后,李世民继续琢磨大唐的发展。
李白和杜甫二人想到韩愈不就是很喜欢他们的后辈吗,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真想一观他的散文。”
元和年间的韩愈,年前跟随裴度平定了淮西叛乱,朝中得到宰相裴度的提拔,仕途可谓是光明。
唐宪宗李纯本来就挺喜欢韩愈的,如今再从光幕上简单的得知了韩愈的生平,知道了他的才能更是对其委以重任。
裴度和韩愈看到光幕下方的小字,《谏迎佛骨》?!
“长安城中信佛的人越来越多...”
“陛下是要迎佛骨进京么。”
裴度看到镇州兵变,正惊讶间又看到后面更神奇的“只身一人就劝降成功”了?!
本相没看错退之啊。
韩愈此前从光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皆是因为同时代的其他人,这是第一次光幕完整的提及自己。以往的再多不如意,如今也是过去了。韩愈感觉距离实现心中抱负不远矣。
【看江雪到了身前,便有了那首绝言。自河东出的柳宗元,在怀念一个少年。从二十一岁及第,到三十三岁乏力...从大权在握,到天子不赦...像极了那片小石潭...他学不会那刘禹锡...只记了这身官衣,是为了百姓而披...而回河东的小路,只走了四十七步。】
<好牛!二十一岁就及第了!>
<柳宗元这一生,前面少年英才,永贞革新,后面那十年过得太苦了,大赦都赦不了...>
<刘柳之交也是一段佳话>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少年天才从云端跌落
[宋宝元二年欧阳修:天於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宋熙宁三年苏轼:读《小石潭记》,其中的孤凄之情,令人动容。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曾经都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刘禹锡摇头微笑,与从人道:“此皆为吾好友!”他为他们感到高兴,光幕提及他们,以后的路会更好走了!
“退之有宰相相助,子厚若是回京后,应不会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