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真相(1 / 3)

太子爷不愧是太子爷,一言九鼎。即刻就派人去查了。

倒不是说对薛家选儿媳的事有多上心,只是太子爷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他担心太子妃和令家借此机会生事,恐怕做出什么对薛家和阿荔不利的事情来。

派出去的探子骑了两匹快马紧赶慢赶在半个月以后传来消息。

什么家室败落,什么孤女,统统都是假的。

这个女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探子来信说,此女的姓名无误,确实是叫李婉儿,手中的信物和信件也都是真的,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早在婚约订立的第二年,就被李家祖父给单方面取消了。原因是李婉儿的父亲中了秀才,一家人举家搬迁往十几里地之外的水明县了,李家觉得他们家已经是官身,自然不能再和平头老百姓,厨娘啊、买官儿的儿子之类的结亲,太有损身份。于是留了一句话,就走了。

当时把薛家祖父给气得不轻,自然也就没再跟后辈提这个事儿。谁知等薛家祖父百年之后,这李家还能再把这事儿给翻出来。

若说,他李家确实是破了家了,李婉儿作为一介孤女,为了找个安身之处,投奔到此前定过亲的薛家也算情有可原,毕竟女儿家安身立命在这个世道儿太难。但是,探子查到,他的爹和娘都活得好好的,他爹在乡里正做着县令,在水明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她原是又订了亲的,正是县丞家的小儿子。

本来年底就要成亲的了,可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说是薛家如今飞出了一只金凤凰,薛家那个生得貌美无双的大女儿嫁进宫里做娘娘了,薛家也跟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一家人都去京城住大寨子。就连小弟都进京去做官了。

李婉儿动了念头,她爹娘也支持,此番上京,不仅派了马车、家丁,甚至还有护卫,她是一路被护送着北上的,现在这身衣裳是从水明县的孤女身上扒下来的。刚来时候的大花脸也是她的丫鬟给她扮上的。

李婉儿父亲,在水明县搜刮民脂民膏,提起来,老百姓都是直唾起面。

在水明县,李婉儿一家可谓声名狼藉,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已激起了民怨沸腾。自从李婉儿的父亲李县令上任以来,这个原本还算宁静的县城便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

太子爷看着案台上的信件,出了神。

信上写,李县令,本名李达,原本是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然而,当他通过科举考试,一跃成为水明县的县令后,他的本性便逐渐暴露无遗。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将原本就不富裕的县城推向了更深的苦难之中。

城中曾有一老汉家中突然起火,妻子和女儿不幸丧生。老汉悲痛欲绝,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重建家园,让亡妻和女儿在天之灵能够安息。然而,当他向李县令申请赈灾款时,李县令却以“县库空虚”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仅如此,李县令还暗中派人威胁老汉,如果他敢再提此事,就将他关进大牢。王老汉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化为灰烬。

李县令表面上文质彬彬,实则贪婪狡诈,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将整个县城当成了他的私人提款机。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他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弃之不顾。

他借着征收赋税的名义,巧立名目,加重百姓的负担。每年到了征税的时候,县衙的差役们便如狼似虎地四处搜刮,稍有不满或反抗者,便会遭到残酷的打压。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甚至有人被迫卖儿卖女,以求生存。除了赋税之外,李县令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他明里暗里收受贿赂,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只要给他送上了厚礼,便能得到他的庇护和提携。而那些没有能力行贿的百姓,则只能任由他欺压剥削。

李婉儿的母亲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仗着丈夫的权势,在县城里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她经常带着一群丫鬟家丁在街上招摇过市,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强行拿走,稍有不从者便会遭到一顿毒打。县城里的百姓们对她们母子俩都是敢怒不敢言。

而李婉儿本人,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心思却同样狠毒。她仗着自己的美貌和家世,在县城里四处招蜂引蝶,玩弄感情。她经常以爱情为幌子,骗取那些无知青年的钱财和感情,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抛弃。她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县城里传为笑柄,但她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在李婉儿一家的欺压下,水明县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然而,他们的苦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李婉儿一家不仅欺压百姓,还与其他官员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将整个县城的官场搞得乌烟瘴气。

在水明县的百姓们看来,李婉儿一家就是一群吸血鬼和豺狼虎豹。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县城的秩序和稳定。然而,由于他们的势力庞大,百姓们无法与之抗衡。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人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

太子爷把手里的信件放下,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古已有之,他虽气愤,但也感觉并不在意料之外,小小县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