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百里独行> 第七十五章 听杨先生讲故事(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 听杨先生讲故事(三)(1 / 2)

百里山好奇心被勾了起来,哪个男孩子不是梦想着成为将军,统率千军万马,凯旋而归呢?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径,百里山明白这个道理,便出言问道:“请杨先生教诲!”

杨思敬说道:“仗是靠兵去打的,兵也是人,只要是一个人,就需要吃饭,需要睡觉。战场是收割生命的地方,上战场都是要拼命的,想让战场上的战士心甘情愿拼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统一思想,需要提升士气,需要吃饱饭,需要睡好觉,才有可能能打胜仗。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其实是后勤。这次出征,浩荡二十万大军,仅仅准备了不到五天便匆匆出发,粮草不济,便犯了兵家大忌。试想你如果成天饿着肚子,你还能干啥?如果给你一群饿得连走路都走不动的敌人,别说让你杀十个,就是让你杀一百,杀一千,对于你来说也只是时间问题。”

百里山点头示意明白,饿着肚子那真是啥也干不了,纪百连离开自己的时候,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说道,进大漠之前,一定要把骆驼小舟喂饱,带足干粮和水,千万别饿着肚子出行,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杨思敬继续说道:“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BJ刚刚抵达大同,行军疲惫不堪,将士们没有得到一丝休息,便转身撤回BJ,此时的疲惫之师,能打赢半数的敌人已经是奇迹。”

百里山一愣问道:“为什么刚到大同,便转身撤退?”

杨思敬说道:“不知道,王振所想非我等可知,但是大军撤退的方向却是王振的老家,山西蔚州。”

百里山乐了,问道:“一个太监,莫不是要衣锦还乡?”

杨思敬说道:“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算了,由蔚州经紫荆关入京乃是回京的捷径,让其顺路衣锦还乡,倒也并无不可,可惜刚刚前进不到五十里,王振便下令掉头回大同,要走来时的一条远路回BJ。”

百里山一愣,问道:“这个王振莫不是有病?来回折腾为了什么?”

杨思敬说道:“王振说是因为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州,必然会践踏庄稼,所以命令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百里山呵呵笑道:“这个理由听起来很高尚啊!”

杨思敬说道:“现在想来,王振下令往返来回折腾我军将士,却不给将士一点时间休息,除了想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恐怕也是故意让将士们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这个时候,别说瓦剌的两万军队,就是鞑靼的不足一万的人马,我军恐怕也不是对手。”

百里山点点头,示意听懂了,又问道:“后来选择了怎么回京城?”

杨思敬说道:“后来只能调转方向,从宣府经居庸关进BJ。可惜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困难,八月十日到达宣府,这时候瓦剌也先率领两万骑兵,发动了第一波进攻,朱勇将军率领五万精兵迎敌,可惜,朱勇将军行军经验太过浅薄……”

百里山见杨思敬故意停顿,便出言催问道:“结果如何?”

杨思敬说道:“少侠记不记得刚才在下提及的,伏兵之事?”

百里山点头问道:“朱勇将军中埋伏了?”

杨思敬点头叹道:“没错,朱勇将军鹞儿岭中伏身死,所率五万子弟兵尽亡。”

百里山惊讶的几乎说不出话来,沉吟半晌才问道:“五万精兵被两万骑兵伏击尽亡?”

杨思敬点头说道:“是的。”

百里山不信,又一次追问道:“瓦剌第一次伏击,便以少胜多杀光了五万人?”

杨思敬叹了口气,说道:“是的。”

百里山摇头叹道:“怎么可能?”

杨思敬说道:“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朱勇将军未能识得也先的埋伏,莫说带去五万,恐怕在多两万,也是同样的结果。战场上一旦将士中伏,若指挥慌乱无章,百万之众,灰飞烟灭也只是时间问题。故项羽有云:兵法乃万人敌之术。”

百里山也是点头叹息,问道:“此败之后如何?”

杨思敬说道:“王振继续率领剩余部队,前往居庸关。八月十二日到达土木堡,离军事重镇怀来仅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军队有足够的补给,有坚固的城墙,十五万大军如果休息几日,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开始,然而王振却拒绝进城,说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不入城。”

百里山听到这里,突然想起,王振好像提及过此事,出言问道:“莫非王振曾经说过的,足足等了阿岱汗两日,想来就是用这个借口,在土木堡延迟了两日?”

杨思敬叹了口气,说道:“想来不错,八月十四日晚,也先突然发动进攻,我军疲惫之师,全面败退。不过也先骑兵毕竟人少,不敢过于深入,于是我军挖壕沟,准备长期作战。”

百里山问道:“这算是转机么?”

杨思敬点头说道:“蒙古人擅长骑兵游击战,而阵地战并非其所长。而且蒙古人轻骑远征,阵地战的损失也先承担不起,所以也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