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抗清> 第61章 一封遗书胜过十万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一封遗书胜过十万兵(1 / 2)

钱谦益刚死没多久,作为遗孀的柳如是便弃家出走,确是为这个时代的礼教所不容。

加之柳如是出身青楼,其夫文坛领袖钱谦益又已去世,作为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无锡赵翰林不愿同钱家再结为儿女亲家,情有可原。

但是合理不合情。

便真有退婚之意,也当等钱谦益之女服满父丧一年,哪有现在就提出来的。

王五猜测可能是因为他的原因。

即柳如是被他带走后,那帮钱氏族人就造谣诽谤,将柳如是说的一无是处,甚至有可能说她跟野男人私奔什么的。

总之,什么难听说什么。

恐怕连钱谦益病重期间,柳如是于厢房私会男人导致肚中有孕的段子都出炉了。

从古至今,想要败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可以从生活作风着手。

且一旦以作风问题编排,当事人再是清白也是百口难辩。

如此,不明真假的无锡赵家为门风着想,当然要退婚了。

虽知多半是这个原因,但退婚一事乃柳如是的家事,王五不好干涉,他总不能带人到无锡威逼赵家非把钱谦益的女儿给娶回去吧。

路上问河东君是否答应帮忙伪造其夫遗书,又是否将原因告知。

意这件事不能强迫柳如是,要其自愿才行。

柳如是若不肯只能强迫,强迫过后必然是灭口。

哪怕她是河东君。

却被告知柳如是已经仿好其夫遗书,并将一直藏在身上的钱谦益“遗书”取出递于王五。

王五大喜,赶紧打开来看。

“国公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

开头,柳如是以其夫钱谦益口吻所写内容让王五拍案叫奇。

这么写虽然无耻,但却是最好的写法。

同王五准备的草稿开头——“公在明时,不过一总兵官耳,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有异曲同功之妙。

因为吴三桂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从前所做所为得不到明朝遗民的认同与支持,起兵之后会无人响应,所以就得通过明朝遗民领袖钱谦益及其他复明志士之口,帮吴三桂洗白当年做为。

换言之,就是复明之士集体对吴三桂说一句:“这些年,你受委屈了!”

一语足矣。

感动还是敢动,就看他吴三桂了。

感动也敢动,皆大欢喜。

感动却不敢动,那这封遗书内容就得在某個时间点无意被清廷得知了。

“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

王五越读越是欣赏,不意河东君非但文采斐然,连世事人心也琢磨得如此透彻,当真是有才。

可惜是钱谦益的未亡人,加之又四十多了,否则倒是能收在身边充为贤内助用。

至于永历父子之死,柳如是说吴三桂为不得已而为,因为清兵势大,昆明内外耳目众多,若不行此事难以保存自身云云。

总之,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夸,半句不提吴三桂的不是。

接下来便是天下复明之士久盼蓟国公起兵伐暴救民,只要蓟国公起兵反清,天下生儒精谙兵法者,必奋拔谷献策军前,以佐吴三桂股肱,百姓士绅也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类的传统话术。

文坛领袖老宗伯临终泣血成书。

“夫人所书,胜过十万兵!”

见到柳如是后,王五不吝夸赞。

柳如是却是平静道:“妾身一介女流不及男子,能为明室做的事有限,此书若能有助明室光复最好,不能妾身这辈子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这让王五愈加敬重且佩服,因为眼前这位弱女子刚刚经历被继子闭门不纳、女儿被夫家退婚打击,却仍能保持镇定,不悲不愤,着实难得。

罗子木在边上询问这封老宗伯的“遗书”由何人送到昆明。

王五问他道:“罗参军有什么想法?”

罗子木道:“送信之人不能是将军手下人,也不能是张尚书那边的人,得另找他人,且须是名望极大之人,如此,吴三桂才更加不疑。”

柳如是在边上点了点头。

她虽是钱谦益的遗孀,但终归是一个女人,不方便出面。

虽然昆明有她的好姐妹陈圆圆在。

王五问罗子木可想到什么人选,罗子木当即便说道:“此事非亭林先生和普明头陀不可!”

“亭林先生和普明头陀?”

王五一头雾水,不知这两人是谁。

“亭林先生乃是顾炎武,普明头陀则是归庄。”

替他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