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146章 粮食为主,雪中见红娘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粮食为主,雪中见红娘子(2 / 3)

石粮食自然是不少了,但考虑到明末的局势,刘升自然希望再多搞到一些。

···

转眼又过去三日,到了十二月初五。

刘升终于要离开汝阳城。

临行送别时,刘升笑着对李长文道:“先生,我的终身大事就托付给你了。”

“大帅放心,只待再过几日,汝阳城这边的政事堂不那么忙碌了,我立即动身去确山。”李长文也是满脸的笑容。

他是真高兴。

因为刘升到底记得婚姻之事,在临行前一日让他抽时间去确山,替其向红娘子提亲。

李长文蓦定此事必成,当夜便找宋献策挑了两个黄道吉日,准备在提亲的同时,便将刘升与红娘子的大婚之日定下来。

在明年正月初五或初七,便让两人成婚。

虽然刘升有“仙人转世”、“真修弟子”等诸多神秘光环在身,不能以常人视之,但毕竟不是崋部势力中的每个人都知道。

所以,还是得刘升成婚,有了孩子,才能令崋部人心更加稳定。

况且李长文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

万一刘升的子嗣能继承其送人过那“仙门”的神通,将来便可以让刘升的孩子帮忙分担移民工作。

如此,刘升自然是早些有孩子更好···

“下雪了。”

当刘升骑着乌色大马走出汝阳城南门不过一个多小时,阴沉了几日的天空便下起雪来。

幸运的是,雪并不算大。

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其在掌中融化后,刘升便道:“传令下去,让队伍加快速度!”

“是!”

骁骑营亲卫带着令旗奔去,随着吆喝声传开,远去,移民队伍明显速度加快了。

这一次护送难民去天目山,只带了三营亲卫军及两个民勇营。

这些民勇大多出自当初从北美四大营征召的那一千人,正好让他们回去跟家人过年。

至于常备军中的北美移民,便只能让他们写信与家人联系,互相问候了。

等明年崋部在这边地盘更大、根基更牢固后,刘升便会将军属都迁出来,在汝宁分田,好方便将士们跟家人团聚。

此行的难民只有一万余人——北美冬季不适合垦荒,甚至不适宜伐木,李长文临行前考察过,几个营地加一起最多再接纳一万余人。

再考虑到粮食转运也需要成本,随刘升去天目山的难民便只有一万余人。

倒是靠着骡马车辆众多,粮食也运了一万余石。

至于汝阳城的工匠,刘升却是没有再强征、带走。

一则,天目山那边的工匠暂时已经够多了。

二则,崋部既然决定守住汝阳,乃至在明年开春后占据整个汝宁,那么在汝阳城建立一座兵工厂无疑很有必要。

汝阳既可以经汝水连通产铁矿的舞阳,又能由汝水、淮河沟通汝宁府绝大部分县境。

只需明年旱灾稍小,各河流水位上涨,粮草、兵甲等军事后勤物资运送起来都很便利。

至于天目山,作为老巢,铁场、铁工坊、兵工厂等都是要有的,但规模没必要太大。

刘升坐在马上用望远镜向南边望去,只见移民队伍仿佛一条长蛇蜿蜒向远方,队伍头顶升腾起的热气则像是一条若隐若现的云龙。

难民们普遍缺乏棉衣。

事实上别说难民了,便是义军将士目前都难以做到每人一件棉衣,甚至缺口还不小。

幸亏在崇王府和那五家大户缴获了不少布匹,又可以向城中大户、布商强购布匹、棉瓤。

所以,没有棉衣的义军将士穿的也不薄,再加上军中伙食好,倒不怕冻。

至于接受迁徙的这一万余难民,刘升只能做到给每人发下足够做一件衣裳的粗棉布。

便是如此,也让这一万余难民感恩戴德,坚定地跟着义军向天目山走去。

不过,义军能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且绝大多数难民都已在汝阳城外接受了好几日的赈济,调理了身体。

所以,真正死在这次迁徙路上的难民极少。

毕竟是河南汝宁的冬天,而非酷寒的辽东,百姓在冬天的死因主要是饥寒交迫。若能吃饱,死的便很少。

走了两日,队伍到了确山县城东二十里处的刘店。

因地下有储量不错有比较好开采的煤矿,又位于平原上,离臻水支流不过三里,水陆交通便利,早在唐朝这里便有了集市。

李长文作为确山人,以前就知道这里有煤矿,却并未多重视。

直至北美煤场营造出了蜂窝煤、煤炉,见这两样东西比刘升说的还要好用(因为刘升本人实际没怎么用过煤炉),他这才想起刘店有个不小的煤矿。

于是,李长文此前得刘升传令,以其留下的泥丸出北美,就顺便带了几个会制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