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包围(1 / 5)

第 43 章 “ 包围

张太岳目瞥口呆 , 坐在原地一动不动 , 显然是大受震撼之至 , 半眷才缓缓回过神来 。 穆国公世子则将这份棘手的奏疏重新封好 , 预备带回去让重臣们重新批阅 。 但想 -

一想 , 却又出声询问 :

“ 既然说到翰林院的政务 …... 张先生将来中选及第 , 想到翰林院去见一见世面么 7“

张太岳微微一愣 :“ 在下学识浅薄 , 怕是跨不过翰林院的门榭 “

如果说八股科举是真真切切毫不探假的干军万马过独木桥 , 那翱林院就是这条独木桥最光辉的顶点 , 卷王之王们独一无二的冠冕 。 以国朝规制而论 , 唯有进士科一二 5

中 「 英才出色 「 者 , 才有资格遍选入翰林院中 “ 知制诽 “、“ 事修撰 “, 官职清贵而声势尊地位远在寻常小官之上 , 算是上岸后最好的归宿 。

正因为是进士最好的归宿 , 混进去的难度才格外大 。 就往常的例子看 , 即使有皇帝特施青目着意替补 , 那保底也得有个二甲前十五的功名 , 才能厚着一张脸皮在排资论辈等级森严的翰林院混得下去一一换言之 , 非得要有全国前十八的水平不可 。

张太岳当然是天资卓越 、 才高当世的绝顶人物 , 但能不能在这种级别的吃鸡大赛中杀出重围 , 其实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

世子只笑了一笑 : “ 张先生的才气 , 我当然是有信心的 , 门榜再高 , 也不打紧 。 只是我总是多心忧虑 , 怕张先生不愿意去跨翰林院的门榛呢 。“

翰林院再清贵 , 再显要 , 也要在朝局中随皇帝心意而摇摆 。 而禁苑宴游后元史案事发 , 则无疑给翰林院上下埋了一颗无法拆除亦无法解释的政治地雷 ; 无论如何哀求 〗

解托人求情 , 不敬高祖的污点决计洗刷不干净 。 皇帝哪怕为了表示对列祖列宗的一片拳拳孝心 , 也非得揭下他们一层皮不可 。

正因如此 , 虽然时日延革局势多变 , 翰林院的声势却是一路倾颓低靡 , 看不出有什么扭转的迹象 。 一叶落而知秋将至 , 不少熟悉朝中局势的士子自然趋利避害 , 恐怕还要干方百计的施展手腕 , 尽力跳出翰林院这个火坑 。 在这种微妙尴尬的时候 , 期许他人中进士点翰林 , 就未必算是什么祝福了 。

张太岳思忏片刻 , 随后摇头 :“ 小生哪里敢议论中枢的衙门 ? 只是私心揣度 , 以

为圣上如天之仁 , 总会有容人改过的余地 ; 即使一时迁怒于翰林院 , 等时候一长 , 想必也会渐渐释然的 。“

他停了一停 , 又道 :“ 想来翰林院如今的情形 , 也不过是一时的声势低迷罢了 。

听到这话 , 穆祺不觉回头看了张太岳一眼 , 神色颇为诧异一一显然 , 什么 「 圣上如天之仁 “, 不过虚词套话 ; 张太岳又不是闭塞偏僻的海刚峰 , 哪怕听一听清流的风评 , 也该能猜出当今飞玄真君万寿帝君是怎样刻薄阴狠的考登 。 但无论套话如何 , 张太岳的判断却是绝无差错一一考登再如何无能狂怒 , 也绝不会长久冷落翰林院 ; 声势的转移终究只是短时的偶然 , 只要时间一长 , 朝局依旧会恢复原样 。

当然 , 这倒不是说飞玄真君突发人性 , 会对翰林院怀有什么别样的宽容 。 真君对那群翰林学士的厌恶 , 自是货真价实 , 绝无回环余地 。 但翰林院毕竟是词臣之首 ,

中枢举足轻重的关键支柱 ; 随意动摇这样的关键支柱 , 引发的后果相当难以挺测 。

…... 升竟吧 , 国朝建政于蒙元百年腥腾之后 , 唐宋以来的制度惯例 , 基本已经扫地俱尽 , 略无残余了 ; 高祖皇帝白手起家 , 接盘的就是一个从零开始全无借鉴的国家 ( 你总不能指望蒙古人有什么制度建设吧 ? ) , 于是不能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 ,

东抄西借上挪下凄 , 好歹给朝廷折腾出了一套勉强能跑的规章制度 。 但就是这么一套拍脑门腱愚出来的破烂货色 , 也被南下靖难的太宗皇帝给当胸猛踹了一脚一一于是乎整套体系便一败涂地江河日下 , 终于积重难返了 。

到了现在 , 国家的制度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套屎山代码 , 甚至是依靠着层出不穷的 bug 来勉强维持运转 。 屎山代码牵一发而系全身 , 动一动刀子搞不好就会切到大动脉 ; 大刀阔斧强行硬上的效果 , 可以参考数十年后在考歪脖子树下晃荡的槐宗 。

飞玄真君当然比槐宗聪明得多 。 如果是在十余年前他精力旺盛的时候 , 大概真会耐着性子做个几年水磨工夫 , 逐步瓦解翰林院的地位 , 徐徐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