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50 章 宋朝3(2 / 26)

不仅如此还他们镇守大宋各州,通过政治联姻和高官厚禄达到了宴会目的,把军队控制权底从藩镇手中,成功转移到朝廷手里】

刘启一贯性地将群臣赶出殿外,自己带着小刘彻坐在阶上听天幕讲述,听到赵匡胤的举动,他转头问太子:“彻儿对此怎么看?”

小刘彻撑着自己胖鼓鼓的脸:“儿臣不喜宋太祖做法,虽达到收权目的但也给宋家江山留下危机。”

杯酒释兵权全了君臣情谊,但给后世儿孙留下太多隐患,如果遇上儿孙真气能一扫沉疴还好,要是不能...

唉,至于君臣情谊,小刘彻胖乎乎的脸上做出老气横秋的表情:彭越等人与高祖共打天下时没情谊吗?

怎么没有?他们之间还是刎颈之交,但高祖为汉家计还是提剑荡平天下,否则哪里还有他们父子俩在这观天幕之事?

听到自家儿子一贯风格答案,刘启侧目提醒他:“想过他为何要行此脉脉手段吗?”

小刘彻脸蛋皱成一团,想了半晌才慢吞吞道:“他无法压制武力噬主风俗?”

不是不想更换功臣,而是因为杀不了?

嗯,不错,刘启眸中闪过一丝满意,面上却又追问:“若你是宋太祖当如何?”

“首先...”小刘彻慢吞吞地伸出手:“儿臣先要两人:卫青和霍去病!”

刘启一巴掌拍在他头上,冷哼:想得挺美!

【军权收拢后赵匡胤提拔了一批少壮派,然后开始军事改革:

1、缩小州郡辖区,除节度使驻扎以外的州郡全部划归中央管辖,至于知州和县令等官员全由文官担任,直接向朝廷奏事,跟你节度使没任何关系;

2.添置通判,相当于汉朝的刺史,现在的纪检,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分割知州的权力;

3.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各地的财赋除本地开支外全送到京师,把地方养兵的本钱给夺光,反正造反,不可能!

4.禁军每岁更变驻地,谓之‘番戍’,换成的同时将领不同行,不操行兵之符,没有发号施令之权。

这样就使得军队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此一举可以说完全杜绝了藩镇武将做大问题,但旧弊去除迎来新弊,兵卒更换后兵力下降问题....】

天幕解释了一句:【但这不是太祖一朝的问题,而是后续继任者累积沉疴造成,暂且不述。

总之赵匡胤表示:自唐以来节度使人事、财政、军事一把抓,把自己养得兵马强壮想称天子,大乱天下!

如今我把权力给解肢了,纵使你再骁勇无常也蹦跶不起来】

李隆基亲自将天幕说的宋朝条陈列出,皱眉毛看向他的宰相姚崇:“元之如何看?”

姚崇与宋璟互视一眼,才慢慢道:“后朝弃边防防内政,国事与我大唐完全相反,但其改革之策我大唐可借鉴一二。”

比如武将和文官之间可相互牵制,但是...他细看纸上宋朝之法,立马看出此举弊端:冗官!

各司与各司之间相互防弊,官员互为牵制,虽能安稳朝廷权力,但容易出现重重流弊。

姚崇疲惫地捏了捏眉心,总算知道为何宋朝三易回河不成,各部诸官相互牵制下能干成事就奇怪了

他们大唐走的是精简朝廷路子,宋策不符大唐国情。

对于他的想法,宋璟亦是赞同,他们本朝有安史之乱毁大唐根基,但并不代表大唐要放弃外扩选择内缩。

所以宋朝的路他们走不了,也不屑走之。

李隆基点点头,他不明白未来的自己为何昏招频频,但现在的他正处壮年,雄心壮志想要大干一番。

后人口中的‘开元盛世’由他们君臣打造,那现在大唐上下已有最高目标:

不仅要再造盛世,还让安史之乱变天宝盛世!

【实际上杯酒释兵权这招非常厉害,厉害的不是杯酒解权,而是赵匡胤在遵循惯例的情况下开启改革:

将军解权行为是后周政策的延续,是符合五代以来禁军高层的迁转认知:

给军头较好的待遇,当有战时以临时头衔让宿将领军作战,如石守信在太宗一朝就曾授崇信节度使,随圣驾北征大辽。

大战之后宿将重回藩镇长享特权,快活人生。

如果没有这先置条件做铺垫,你赵匡胤让我交军权?

我们就算是好友也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你】

武则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否则手中无权那不就是任人鱼肉?

宋太祖借旧制讲情谊,许厚利得到军权,倒是好手段。

【赵匡胤借着杯酒释兵权后改革军事,不但没有造成流血冲突,还没有引起时人反感注意。

军事改革成功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才算完成大部分武将作乱的隐患】

天幕感叹:【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