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制司官署,姚希得坐上黄包车,也没带从人,就他单独一人,吩咐车夫道:“去仁和茶馆!”
“好哩!”车夫大声地应道,拖着车麻利地跑起来。
路上黄包车很多,他们车速飞快地上街下巷,一双铁脚板,哪怕带着人拖着车,速度比常人跑步还要快。
看他们举重若轻的样子,有时,他们甚至来了个漂亮的侧滑,潇洒地来个甩尾,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有时高速行进,倏然停住,一个个身手不凡,车技过人。
此乃成都乃至于四川一景,孟之祥治蜀,喜欢干净和有秩序,街道上不得有垃圾与纷乱。
作为一个军事强人,他的意志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因此官差手执皮鞭上街,鞭打那些不排队的人,戴上红袖章,对乱丢乱倒垃圾的人施以金钱、体力乃至于身体上的惩罚。
包括口头教育、罚款、罚搞公共卫生以及对“垃圾虫”枷号等,初始执行时,四川民众怨声载道,民谣曰:“楚王好细腰,宫人皆饿死;长缨好天足,民女快跑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知府悦目,不许小民乱丢!”
但过得数月,民众舒服了,怨言也少了,他们身处整洁和有秩的环境,出川后反倒不适应外面的脏乱差。
古代没有机动车,畜力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人货两运,现在牲畜不能轻易上街,则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怎么办?
孟之祥给出的答案就是人力黄包车,还有人力轿子,人力轿子舒服,但慢且贵,因此街道上流行的是人力黄包车。
成立了公司竞争,各公司按孟之祥的指导,皆统一着穿,穿上各式各样的马甲,同公司车款一致,如此就很好看。
其兴旺如同孟之祥穿来前的外卖在街头穿棱,无生意时,街道边上停着长排的黄包车,那些黄包车尾部往往都有公司的广告或者承接其它公司的广告。
在码头和城乡接合部,以及热闹的人力车停靠站,黄包车排队,依序进场接收客人,显得井井有条。
孟之祥大搞城市道路建设,方便行人与黄包车出行,因此街道市容焕然一新,一个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运输及市政体系建成。
各地官员慕名派人前来参观,见实在好,也纷纷地推行开来。
这是大好事,人力得到释放,民间获得实利,公司老板赚大钱,小民得到收入好过刨地,官府更是开心,他们找到名目插手黄包车承包事宜、市政建设工程等,三赢!
尽管朝廷不想给孟之祥张扬,不让他名声大振,但就连临安府街道上也有大批黄包车夫在揽客!
车夫跑着,姚希得闭上眼睛在思索。
刚才会议上,杨大渊的话已经很露骨了,万一他与其他人一起劝进,那他姚某人该怎么办?
现在局势不明,不劝进,真不知道有什么后果。
劝进了,则会被人骂他枉读圣贤书,枉赵官家点他为进士。
唉!做人难呐!
到达仁和茶馆,那是一家上档次很雅致的茶馆,里面有小桥流水,翠竹松柏,茶座安放其中,所用的茶具精致,茶叶上乘,进出的茶客们衣着上乘,举止有礼。
此乃成都府茶馆业的阳春白雪,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下里巴人,地方狭小,茶桌拥挤地安放其内,人头拥拥,人声鼎沸,人间烟火味浓重。
茶馆是随着孟之祥治蜀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生的还有麻将业。
在成都府,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学馆有茶园,处处有茶馆,随着人口增长而越来越多。在热闹的街道上,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这是一座曾经遭遇兵火,举城罹难的城市!
成都府喝茶讲究舒适、有味。四川产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让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讲个舒服。往往在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豆腐脑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成都茶馆一景。
姚希得去到仁和茶馆东侧一个背靠大树前临流水的茶座上,那里已经是三缺一,见他到来,三位茶客纷纷与他打招呼,互称表字。
此三人乃是成都府内的乡绅谭其德、贺先农和杨恒扬,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年龄与姚希得差不多,成为姚希得的座上宾,大家是茶友、麻友。
如今姚希得生活惬意,他以四川宣慰使入川宣旨,出京前,得到上意是他不用急着回京,实际上是想让他当间谍,得到坚实的证据,拆孟之祥的台,把他给调走。
姚希得在四川考虑民情,了解民意,虽无处置权,但川官无人敢得罪他。
待到临安府失守,他也不用回去了,一直滞留在川,没有职司,也无人能够罢免他的官职,这小日子快活得很。
其他官员开完会还得去上班,他则去喝茶了。
他入座后,伙计为他们泡茶,一杯杯的雀舌,那茶叶被水一冲,立刻厚厚地浮在水面上,好像一群要伸出头的小鱼苗,慢慢地它们又一个一个直立着沉下去,立在杯子底下一层,一看就是好茶。
其味道芬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