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册子里,首先从身体适应这一山地作战训练的首要必备条件出发,从指挥、通信、支援、机动和后勤等五个方面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山地作战的特点。指出应从适应性训练、指挥训练、单兵/组训练、团队训练和具体合成兵种训练等到五个方面进行专门的山地作战训练以适应山地作战的需求。
第一步在于针对山地而训练,入蜀山地作战的部队要具有高昂的士气、良好的身体耐力和技术能力才行。
军官必须要让自家士兵保持士气!
平原作战,视野里一览无遗,心情舒适,至少远处的敌人想过来偷袭都很容易发现。
而山区作战,入目处是大山压下来,令人心情很抑郁。
况且山高林密,敌人很容易伏击自己,要提高警惕,注意力时刻紧张,士气就容易低落了。
因此军官要懂得使用种种手段,有钱的话就是给钱、给好吃的,没钱的话就要与士兵混一起,笼络他们,而不能象在平原作战般撒手不管。
良好的身体耐力是山地作战的基础!
山地作战的身体素质比平原作战要求要高,比如跑步,长跑要坚持不懈,负重跑要加强训练了,还有引体向上,有二个全新的训练项目就是高处速降,以及攀岩!
在每一个营的营地里建立起了山岩面,官兵们进行攀爬与下降的训练。
大家的兴趣非常高,训练起来兴味盎然。
再有就是技术能力了,不说什么,山路行军时遇到结冰,如何行动?
要是按平原行走,那不知道摔到哪里去了!
因此要有行路行动的装备,有钱的就是钉鞋,没钱的就要穿草鞋,甚至要扎安全绳,摸着绳走。
要懂得打草鞋,官兵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会,军队开展了打
还有啊,为什么上山容易下山难?山路上经常遇到河溪阻挡,又如何过水?
等等,这技术能力一定要具备,平原上你抬脚就可以走,山路上你想走都走不了,甚至有丧命的危险!
一些注意事项如果不注意,不事先说明,那小问题就会带来大麻烦!
比如,高山地区作战时要注意不能跑,不能跑!
否则“高原反应”,那就是死定了,官兵们一定要避免高山反应。
在《山地作战手册》的第二册定义了高山反应的,说明了如何避免,真的出了高山反应时如何诊治。
对于冻伤、水肿及其它高海拔疾病所引起的疾病,军官必须是胸有成竹,所以得付出比在平原作战更多的耐心与注意力。
一个小的问题,就是冬天作战、低气温时,要注意保管自己的武器,以免其因雪冰而受损,比如弓箭,会在低温下散了架。还要保护自己的手,当手掌摸到铁兵器时,会粘住拿不下来,拿下了会脱皮。
所以又得一笔装备支出:手套!
更重要的是医护能力和医药,军医和士兵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识别和治疗与高海拔相关的伤害和疾病。
基本的登山技能和高海拔生存技能对于士兵保持自信和在山地生存是很关键的,这也是山地作战的基本要求,士兵的训练能力越充足,也越有勇气面对挑战。
随着海拔的增高,要求的技能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对下士兵来说,在低海拔的山地,只需理解攀登技巧、寻向、道路选择、绳索运用、避免山体滑坡的训练就足够了。
但是在高的海拔的复杂山地,士兵就必须学会更复杂的技能,如进行山地探险所要求的那些技能,还得防止雪崩!因而部队不得不携带难以应付的负荷,包括火油罐、更多份量的食物和更厚实的衣服被服等,如果没有这些训练与东西,可能会付出血的代价。
高海拔还会影响人的胃口,士兵的饮食将会减少,从而导致部队士气和战斗力的下降,使士兵容易感染与山地有关的疾病。因此,在山地环境中,指挥官还必须让上兵保持一定的饭量和一定的饮水量。
应对的法子就是好的饮食,一个小技巧是在伙食中加上酸梅和香料,让士兵们口底生津,改善胃口,让士兵们吃多点饭,进而增加体力。
所以又得一笔装备支出:酸梅与香料,这在平原上不强调的。
山地作战指挥对军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地和高海拔地区的作战要求较为苛刻,要求无论是在较高级别的单位还是较小级别的单位,都必须进行高质量的领导。军官必须理解士兵行动所受到的限制,在计划和执行作战行动时充分考虑地形和天气因素,以避免在估算作战时间、后勤要求和部队能力上犯错误。
平原里可以倍道而行,一天六十里,急进一百里。
但在山地,可能一天就是五里,特别是不能在高山地区来倍道而行,否则可能会丢掉整支军队。
指挥的艺术也要改进,平原作战,一百人肯定打不过一千人(正常情况下,不包括拉及的宋军部队),但在山地作战,一百人很可能力拒一千人。
因此,军官既要懂得在山地作战时用一百人对抗敌人一千人,又要懂得如何用一千人去消灭挡路的一百个敌人。
孟之祥亲自当教官,他对军官们说出上面这句话时,军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