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宣政殿争论(1 / 3)

图穷匕见!

在殿内的文武百官心中同时想到了这个词,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这一刻,所有的事变得豁然开朗!

能在朝堂上混的,自然没有一个傻子。

从沈独当初离京,再到如今回京,搜集了四州官员的罪证,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巧合个屁!

恐怕当初沈独离京,真正的目的就是搜集罪证,护送西楚公主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以四州之事为借口,然后重启京察!

包括今日沈独上朝,以及刚刚的奏述,这一切分明都是早就预谋好的。

一个六扇门的人,懂个屁的京察!

此事就是许多新入朝的官员恐怕都不知道,毕竟已经许久未曾启用京察了,许多早已忘了还有这样一件事。

京察一开,可不止是彻查官员,民间百姓还可以越级上告。

凡是有冤屈的百姓,皆可向京察负责官员陈述冤情。

想通了这一点,众人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偏偏今有四州之事在前,这件事的影响太大了。

太子不惜召开大朝会,更是在宣政殿内大发雷霆,显然已是下定了决心。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有人看向沈独,恨不得破口大骂!

若是没有沈独提及此事,他们大可以喊一喊“臣等万死”,然后等待下朝,生活并不会有任何改变。

夏璟翊笑了。

笑的很是开心,他好久没有看见这群朝臣露出这番表情了。

其实在这朝中也有他自己的人,沈独的开口,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他也没有安排沈独开口。

不过结果是好的,而且由沈独说出来,显然更有分量一点。

沈独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拱手高声道:“太祖立京察,是为我大燕政治清明,是为我大燕百姓。”

“京察一事,自我大燕立国便有,祖宗法制,岂可违背。”

“臣愿做表率,请殿下从臣京畿总舵查起!”

众人瞬间怒了,纷纷怒视着沈独。

“殿下!”

“此事还请三思!”

“京察之事事关重大,岂可轻易而为!”

“若是因一些少数官员之事,重启京察,恐会令百官寒心,令官员心中惶恐,更令天下动荡!”

“今年各地受灾,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啊。”

“如今各国又是虎视眈眈,若朝局再生动荡,天下恐生乱象,若是陛下出关,又当如何交代?”

此时,内阁阁老,龙图阁大学士柳承志站了出来,直接大声反驳。

若是真的重启京察,那死的可就不是几个州府官员了。

整个大燕的朝廷,至少得倒下三分之一的官吏,牵扯太多了。

以往有京察,官员行事还有所顾忌,自从京察搁置以后,许多人早就忘了这件事。

他也不是太子一系的官员,自然不会与太子站在一起。

他这一番话更是有理有据,同时不惜搬出了燕帝。

虽未明说,但这话的潜在意思就是在指,太子你只是太子,而非皇帝。

随着柳承志开口,朝堂之上陆续有官员站出,纷纷拱手大声道:“请殿下三思!”

“请殿下三思!”

哄亮的声音响彻宣政殿!

此事牵扯太大了,即便明知会惹的太子不快,但他们仍然得上奏反对。

何况最不济,也要拖下去,只要拖到太子殡天,到时候此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到时候无论是谁坐上这个位置,为了稳定朝局,拉拢朝臣,都必然会暂停此事。

柳城志突然转头看向沈独,厉声道:“无知竖子,朝廷之事,岂可是你所想那般简单!”

“朝廷的一举一动,牵扯着天下万千百姓,京察看似简单,可这其中又牵扯多少,你可知?”

“六扇门管好江湖的事的就可以了,这等朝廷政事,还是休要插手的好!”

众人的炮火自然不能对准太子,那犯忌讳,只能以沈独为目标。

“没错!”

“柳阁老说的没错,六扇门岂可干预国事。”

“京察之事岂可轻启,竖子,伱又懂什么?”

“莽夫,蛮子!”

“你究竟是何居心,你可知此事会给天下造成何等动荡?”

“其心可诛!”

明明是端庄肃穆的朝堂,如今却与京城中寻常的菜市口没有什么区别。

一众最低都是四品的朝廷大员,以往温文尔雅的达官显贵,此刻却犹如民间百姓一般,撸起袖子破口大骂,混乱无比。

大燕以武立国,因此即便是文人,多少也是有几分拳脚在身的,最不济也懂得养生。

一群五六十岁的人,喊起来却是中气十足。

整个朝堂瞬间乱糟糟的一片。

喧嚣的声音震的人耳膜生疼。

而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子卿却是站在一旁,闭着眼假寐,似对于外界的一切全都充耳不闻。

“够了!”

夏璟翊冷喝一声,凌冽的目光凝视着众人。

一言出,喧闹的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