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荒野直播:我在冰河世纪创造文明> 第78章 竖穴窑(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竖穴窑(2/2)(1 / 2)

很快,李谱在营地不远处找到一个土坡,仔细的打量了土坡的大小后,决定就在这里造窑了。

由于这次制作的陶器比较多,李谱打算直接挖一个空间比较大窑洞。

提着木铲往土坡底部猛的铲下,略显夯实的泥土被木铲轻易铲了起来,李谱抖下木铲上的泥土块,微微一笑:

“土质板结而不松散,很适合用来制作窑洞!”

“制陶是我大龙的传统工艺,最早历史可以追溯的石器时代,上古先民烧陶的手法不断的进化,从我之前演示的平地煅烧法,逐渐演化到窑烧法。”

“先民们最开始采用的是横穴窑,横穴窑起于新郑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流行于仰韶文化时期,在商周时期被竖穴窑替代。”

“横穴窑升温较快,但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料的利用率较低……”

“所以,我打算直接跳过横穴窑,直接制造竖穴窑。”

“竖穴窑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在龙山文化中被发扬光大,直到商周时期依然被沿用……”

“竖穴窑建造起来虽说稍微比横穴窑复杂一点,但它的好处却能轻松掩盖住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

“竖穴窑的温度比横穴窑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能提高烧陶的速度,还能烧制之前无法完成的东西”

“比如说瓷器!”

【别说了,我特么头都快听炸了,你不会真的是想要教会我们吧?】

【听上去都不错,不管横窑竖窑只要能烧出陶器就是好窑!】

【不会吧,都二十一世纪了,不会还有人不会造窑吧?这么简单的事,还用得着教?】

【这个我懂,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求求你们,不要再发布谣言了好吗?】

【可啪!三人成虎,十人歪楼,你们再尬聊下去,我难以想象这个话题会朝着哪个方向演变】

说完,李谱手中的硬木铲飞快的舞动起来。

比起之前的陷阱,挖窑的工作量要少很多,除了某些地方需要放缓速度进行精加工之外,其他地方的活并不麻烦。

先在斜坡下方往里挖,挖一个堆放柴火的火堂。

火堂非常的简单,只需要能放足柴火即可,在李谱不知疲倦的挖掘下,一个大约高越60厘米,面积四平米的火堂就被挖了出来。

下方的火堂挖掘完,接下来就是在土坡上方的窑室。

窑室是堆放陶器的地方,窑室的大小决定着陶器的大小和形状。为了陶器能够充分煅烧,通常情况下,窑室的大小与下方的火堂相差不远。

李谱的目标只有一个——足够大!

最好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陶器煅烧完成。

李谱的火堂的面积能达到四平米,所以窑室的面积也相差无几,虽说比起后世的大窑还差了不少,但一次性把这次捏的陶坯烧完,还是绰绰有余的。

“刚才我挖了一个火堂和一个窑室,就剩下最麻烦的工序了。”

“虽说火堂和窑室非常重要,但要说挖窑最难的工序,还得属火眼。”

“火眼的大小和多少能够决定着火室的受热温度和速度,火眼太小太少,火室内的温度达不到,直接影响到烧陶的成功率。”

“火眼太大太多,陶器受热过快,轻则影响陶器的质量,重则可能让窑室失去承重,引发窑室垮塌。”

“一般来说,根据火眼不同的需求,有不同型号的工具,极大的降低了难度,但我独处冰河世纪,所有一切从零开始,并没有来得及制造专业的工作。”

“所以,为我这口窑打火眼,不但是细致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好在经过了几天的发展,虽然没来得及打造专业的工具,但已经不再是一无所有。

想了想,李谱回到工棚,拿回一样工具。

“还好我打造了一把铁钳……”

“这把铁钳的握把的长度虽然达不到火室和窑室的厚度,但从两面分别动工,还是有机会把火眼打穿。”

“只不过,如何定位,让上下两个火眼的位置重合又是一个难题。”

很快李谱就找到了方法。

遇事不决,得问数学。

李谱放下手中的铁钳,找了一根笔直的树枝,剥去树皮后,仔细的为它刻上刻度。

很快,一根刻满细线的木尺就被制作出来了。

“这是一根不太精准的标尺,当然精准与否其实是参照了蓝星的标准。实际上,作为冰河世纪的第一根标尺,它的刻度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标准的刻度。”

【啊这?我怎么感觉谱哥说的话很有道理?】

【有个屁的道理,都是歪理邪说,一个小小的主播,凭什么罔顾事实,自己制定一套标准!】

【标准标准,其实只不过是约定俗成罢了,只要大家都认可,就可以形成标准,平行世界上只有谱哥一个人类,所以他自己给自己定一套标准,完全没毛病啊!】

【我去,我头皮都麻了,怎么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谷识

【这么说来,谱哥这根离谱的木棍还真能当成标尺?】

少数人的质疑李谱权当没有看见,笑着点了点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