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推导的进行,原本下面还有的一点窃窃私语的杂音,完全都消失不见了,就只剩下一双双皱着眉头,试图理解杨青思路的眼睛。
要知道现在留在下面的,可不是一般的程序员,除了整个威华都要依仗的算法工程师,还有几位国内知名的数学家,其中有两位是威华外聘的,还有几位是从科学院直接派下来。
虽然此算法与数学学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是计算机专业的一种,不过算法不仅仅是在软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现在热门的AI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跟算法工程师的调教息息相关。
就算是芯片领域,也有巨大的前景,毕竟为了适应智能时代的到来,各个芯片厂商纷纷推出了深度学习处理器,模仿大脑的计算方式,这其中少不了他们的设计。
不过算法工程师并不要求数学能力有多强,要求的是对数据的敏感,还有编程实现的能力。
但是能够在威华这样的公司成为其中佼佼者,他们的数学能力绝对也是第一流的。
可是他们却发现,杨青的第一行字,他们懂,第二行,他们也懂,第三行,他们也懂,一直到第十行,他们还懂,但是组合起来,立刻就变成了一堆浆糊,分不清楚这些东西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往后,他们就一点也看不明白了。
是杨青在胡编乱造吗?于是几个学渣开始左顾右盼起来。
“别捣乱,这里面包含了数论,拓扑学,还有微分几何的数学前沿知识,你们看不懂很正常。”
被他们来回晃动的脑袋,弄得有些眼花的一个威华特聘的数学家没好气地说道,他的眼睛不敢离开一下,唯恐错过了,就看不懂了。
别看是覆盖了五十吋幕布的超级复杂方程组,但是证明起来却没有那么麻烦,杨青一共写了五张白板,就把整个证明过程写完了。
尽管上面的字并不大,但是在聚光灯的照耀下,排成一排的白板上的字迹也是相当的清楚。
“好了,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杨青拍拍手,放下手里的笔,自觉自己的证明过程深入浅出,一般人都能够看明白。
现在轮到下面的人郁闷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一大半都不清楚的好吗?
杨青的证明过程,涉及的数学领域太多,太杂,有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涉足的前沿领域,甚至目前在大学数学系的课本上,都没有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一些前沿大学,博士课题上,才涉及到这些。
尽管目前的数学还没有分隔到各成一派的地步,毕竟各个学派之间,基础还是一致的,但是一个学习数论的学者,基本上很难了解微分几何的最新成就。
杨青看着下面一双双迷茫的眼睛,大概也知道他们的问题了。
“那么你们开始提问,我来回答!”
“我先!”一个学者急忙站了起来。
“杨先生,第一块板的地二十步,您的那个未知数是如何代入的,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果?”
杨青深吸了一口气,第一块板,不都是基础知识吗?不过他还是耐心把未知数的代入方法,和代入结果解说了一遍,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易的知识。
毕竟是基础知识,杨青解释得也很到位,很快他就给他解释的清楚了。
不过他这一提问,才像是捅到了马蜂窝,下面的人纷纷提问,就跟杨青所想的那样,第一块板上,都是一些基础设定,只要大家的基础足够牢固,基本就能明白。
但是从第二块板开始,涉及的数学方方面面开始增多,那些人里面,知识的广度就不够了,大部分就只明白本人研究方向上的东西,于是看到杨青的证明,到处都是疑问。
于是杨青开始一步一步地解释,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涉及到那条定理,有些部分甚至需要他解释三遍到五遍,才能让下边的人弄明白。
杨青现在有种教育小学生的感觉,明明就是一个跟一加一等于二差不多的基础知识,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念头在脑海里翻涌,手里的碳笔被他略微失控的力量一捏,直接就粉身碎骨。
深吸了一口气,把精神缓过来,现在才想起那些网络上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心情,真的恨不得打死啊,我生的孩子为何会这么笨?
幸好碳笔有的是,他换上一支,重新给下面的人答疑。
不过就算是杨青讲得足够简单,到了后来,能够跟得上他思路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算了,能讲的我都给你们讲了,你们只要知道,在三维维度里面,这个方程式是成立的就可以了!”
望着下面因为已经提不出问题变得有些懵懂的眼神,杨青终于还是放弃了让他们理解的想法。
不能理解证明过程,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三维维度的其他十几万个方程组也只能停留在使用的程度。
不过这也无所谓,好像大家到现在也没能证明黎曼猜想,也不耽误大家利用黎曼猜想和他的推论,直接应用到数学命题之中,只不过黎曼猜想一旦被证伪,这些从黎曼猜想中延伸出来的定理命题,都将不成立罢了。
“这就是和二维维度方程组相关联的三维维度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