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和唐大千这样的贵族公子,即便不武举,只要家里不倒,就可以一世富贵,为何两人还要武举?
自然是有原因的。
曹武并非嫡长子,他还有个胞兄叫曹勇,两人父亲曹威的爵位,以后要被曹勇袭走,曹武想获取权力,有必要武举。
唐大千是嫡长子,他来武举,是因为他有很强的武举天赋,而他若武举高中,在军中的起点就会高。
……
……
此时贾芸开了门,门外站着曹武和唐大千,刚才叫门的就是曹武。
“芸哥儿,我经常见你的宿舍夜间灯火亮到半夜,你在做什么?”
曹武一边问道,一边走到书桌前低头查看。
贾芸笑道:“还能做什么,学习而已。”
曹武发现书桌上摊开着一叠考卷,苦笑道:“这劳什子的考卷,我看着就头疼,你竟每晚还在宿舍里用功,不愧是宋教头说的百年难遇的武举奇才。”
虽然贾芸的年纪比曹武、唐大千都小很多,但三人是同学,贾芸又有“神奇少年”光环加持,加上这段时间贾芸已经让两人感受到他的成熟稳重,两人并不把贾芸当成一般的小小少年对待。
曹武是个性子有些鲁莽的人,长得高大强壮粗犷,天生神力,但“文化课”是他的弱项。
根据景占耀的说法,曹武的弓马技勇早在两年前就达到了武进士的水平,但两年前他的策论武经水平,连童试里最低级的县试都过不了。
曹武属于典型的“外场成绩突出者败于内场”,他父亲曹威对此头疼,亲自教他又不耐烦,因为教他策论武经也是件头疼的事,于是便将他送入了景氏武学,让景占耀好好管教。
景占耀管教人很有能耐,这两年硬是逼得曹武在策论武经上进步不少。
贾芸笑道:“其实我看这劳什子的考卷也头疼,但没法子,武举需要在这上面用功。”
曹武抱怨:“武举,武举,理当选武艺高强的,偏偏还要考劳什子的策论武经,就算要考武经,那策论也不该考的,唉!”
贾芸笑了笑,这次没回应。
武举不考兵书四书,只选武艺高强,这种方式选出的武官多半是废物了,事实上,哪怕要考兵书四书,武举选出的武官不少也不靠谱。
前世在清朝嘉庆年间,武举废除了策论,内场考试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的一段,通常只有一百字左右。
如此让武举的内场考试水平很低,武举出来的武官被文人很歧视,被看成粗俗武夫,社会地位大大降低。
而武举的没落是在清朝后期,因为“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八比试帖之弊略同”,武举出来的武官,基本素质和军事思想都不能适应鸦片战争后新的战争。
然而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武举才宣布废止,却已太晚,清朝在十年后就宣告灭亡。
不过现在武举的作用还是不小的,贾芸也庆幸现在的庆朝武举兴盛,让他可以通过武举来一场鲤鱼跃龙门。
唐大千在这种事上有前卫意识,在他看来,武举不仅不该考内场的策论武经,就连外场的弓马技勇也不该考,而是应该以考火器为主,认为火器在未来的战争中会越来越重要。
会有这种前卫意识,跟他的父亲有关,他父亲唐安平是外火器营翼长。
唐大千没将这种想法当着贾芸和曹武的面说出。
他是个成熟稳重的人,他和贾芸现在交情还浅,贾芸又是个少年,而曹武性子有些鲁莽,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可不会说给贾芸和曹武。
他当然不知道,贾芸也有类似想法,而且比他想得更有远见。
贾芸也是成熟稳重的,也不会将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随便说出。
这时贾芸转移话题,对曹武问道:“你不是请假家去了吗?怎么回来了?”
景氏武学的上课时间有规律,甲班一般上午学武举外场考试内容,下午学武举内场考试内容,另外,每月都有几天放假。
也可以自己请假,甲班优等生请假一般不难,曹武这两天就请假回家了。
曹武道:“刚回武学的,还带来了一只肥羊,几坛好酒,我们准备烧一堆篝火烤羊吃酒,找你一块儿去,再把甲班其他人都叫上,大家伙凑一块儿趁着放假前高乐高乐。”
贾芸笑道:“这可是件有趣味的事了,只是我年纪还小,在长身子,吃酒可以,不能吃多了。”
唐大千道:“不会让你吃多,凑个热闹就成。”
……
……
岁暮天寒,夜色寥廓。
景氏武学,一片竹林之旁,一片草地之上,烧起了一堆篝火,火焰光彩夺目,带着一种冲破寒夜的胆量和能量,时而如火云飘动,时而如凤凰舞动。
篝火之上悬着一只已经剥了皮的肥羊,烧烤之中,蔓延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跟从酒坛酒碗里散发出的酒香融合在一起。
篝火四周,围坐着十几个身影,多半是成年男子,也有几个少年,这些人几乎都长得强壮甚至粗犷,其中年纪最小也最不强壮粗犷的就是贾芸。
包括贾芸在内的这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