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辽东困局(1 / 2)

等到众人进入乾清宫的暖阁坐下,朱由检才开始仔细端详这位史上最“憋屈”的辽东巡抚。

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眼前的太仆寺少卿会在两个月后因“宁锦大捷”晋升为辽东巡抚,并整顿辽东军队,他在任上尽职尽责,与士兵同甘共苦,兴利除弊,修订制度,成绩斐然。

然而崇祯元年刚过,宁远城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士兵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那时朝廷正处在清除“阉党”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官员忙于清除异己,无暇顾及辽东战事,导致户部数月未能按时发放军饷,最终在崇祯元年七月引发了影响整个辽东局势的“宁远兵变”。

由于长期欠发军饷,加上一些官员腐败,一些士兵自行组织起来,将辽东巡抚毕自肃和辽东总兵朱梅捆绑起来,对他们施以暴力。

后来经过兵备副使郭广的调解,又从当地富商那里筹集了一些银两,先支付了部分军饷,才将这两位文武官员从叛乱士兵的手中“赎回”。

遭受这次打击后,辽东巡抚毕自肃自觉辜负了天子的信任,最终选择了自缢身亡,与十多年后在“甲申国难”中轻易投降的文官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毕自肃一身书生装扮,但由于常年风吹日晒,他的皮肤略显黝黑,再加上魁梧的身躯,反而更像一位武将。

坐在案牍后的朱由检微微点头,满意地问道:“毕卿这一路辛苦了,辽东当前的局势如何呢?”

“禀陛下,我军士气高昂,勇猛无畏,个个渴望早日收复辽沈,恢复故土。”毕自肃连忙起身,一脸庄重地回答。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猜忌就是边疆地区的一大隐患。

目前建州女真的势力强大,辽东刚刚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理应抓住此良机,把辽东的局势详尽禀告给坐在文书后的天子。

只有中枢稳固,前线士兵才会勇往直前。

&34;很好,很好,爱卿功不可没。&34;

看着面前坚毅的文臣,朱由检的赞赏之情更甚,目光也变得更为慈和。

&34;陛下过奖,全赖袁大人调度有方,微臣不敢居功。&34;

毕自肃毫不犹豫地轻轻摇头,巧妙地提到了一个让乾清宫暖阁气氛骤然紧张的名字。

察觉到暖阁中微妙的变化,毕自肃心中一惊,暗想自己是不是触及了什么禁忌的话题?

&34;毕卿是否有信心坐镇辽东,掌控全局?&34;

毕自肃思绪纷飞之际,听见天子冷静的声音在暖阁中回荡,让他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虽然他曾设想天子可能会赋予他重任,但就算不考虑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前任巡抚袁崇焕也是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34;臣,必全力以赴,鞠躬尽瘁!&34;

毕自肃深吸一口气,尽力掩盖心中的惊讶和喜悦,庄重地向文书后的天子磕头行礼,眼神中仍有些不安。

天子就这样轻易地把辽东巡抚的职位交给他了吗?

&34;袁崇焕才情出众,却孤傲自大,与辽东将领多有不合。&34;

&34;朕虽不通军事,但也明白将帅不合乃兵家大忌。&34;

仿佛看穿了毕自肃的疑惑,文书后的天子沉思片刻,然后在他惊讶的目光中解释道。

站在一旁的司礼监王承恩闻言微微侧目,毕大人真是面子大,竟让天子亲自解释前因后果。

&34;吾皇英明!&34;

毕自肃听完朱由检的解释,脸上掠过一丝领悟,随即恭敬地行礼,心悦诚服。

他显然也明白天子所说的&34;将帅不合&34;指的是什么情况。

辽东总兵满桂自幼从军,但出身卑微,直到近三十岁才获得官职,幸亏后来得到蓟辽总督王象乾的赏识,先后升任石塘路游击、喜峰口参将。

等到大学士孙承宗担任边帅,他提拔满桂为副总兵,之后满桂屡建战功,成为辽东声名显赫的武将。

袁崇焕接任辽东督师后,因琐事加上满桂性格粗犷,逐渐不受袁崇焕待见,两人的矛盾日益激化,甚至震动了朝廷。

如果朝廷重新启用袁崇焕为辽东督师,那么在&34;宁锦之战&34;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满桂势必会被召回内地,这对现在的辽东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一个是勤勉尽责,英勇牺牲的武将,另一个则是眼高手低,只会空谈的&34;袁大说客&34;。

孰轻孰重,朱由检心里有数。

&34;有何事需朕出手相助,爱卿?&34;

朱由检轻轻挥动手臂,然后温和地向对面的官员发问。

事态紧急,毕自肃顾不得谦让,稍加思索后,他带着一丝犹豫开口:&34;禀陛下,目前辽东将士斗志高昂,然而军饷发放却时常延误。&34;

&34;长久以往,恐将成为隐患&3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