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对比洋货。
不要觉得这个时候小鬼咂比国内要先走几年的经济变革和技术革新,就盲目地相信他们。
在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历史上,变数太多,意外也是太多。
李学武给专家们讲的是,家里老太太去逛市场都知道挑挑拣拣,货比三家,咱们也不能一股脑的什么玩意都买进来。
就是个改锥难道也从外面利用宝贵的外汇资源购买嘛?
形式主义、浪费观念在李学武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
不是李学武跟日商协调了机械和技术的采购要求就必须接收他们所有的方案。
现在不是以前,也不是以后,采购不能被外人捏住了鼻子,抓住了尾巴。
所以,让专家们为难的并不是论证这些机械对于轧钢厂未来哪个项目有用,或者可以衍生出哪种机械应用,而是选择哪个,放弃哪个。
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一股脑地买回来,慢慢实验,慢慢应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好。
但李学武能拨付提供的经费实在是有限,包括经销商缴纳保证金、五丰行投资款、对外贸易回款等等,依照他跟李怀德协商的情况是,坚决不能兑换回来。
要敢于花钱,不等于乱花钱,存在东方时代银行里的每一分钱都要买回对轧钢厂有用的东西。
李学武也不是说改锥螺丝钉不能买,如果国内的技术手段真的达不到设计要求,那你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种情况在后世大发展时期太常见不过了,更坑的事咱们都交过学费呢。
李学武给他们下的要求已经是很实事求是的了,没有严卡费用标准,更没有卡项目标准。
只要专家组认定,对方提供的采购方案上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是轧钢厂现在需要的,那就要搞,那就要买。
作为总工程师的夏中全正在羊城主持技术考察和监督工作,他不在厂里。
但技术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在正常工作的,他们很清楚李副主任对于技术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的。
包括从清华协调了这么多的师生过来,参与轧钢厂各个项目的发展。
你真当这些人是自己背着粮食来上班的?
当然不是了,工厂接收这些师生劳动,产生的利益用作他们的生活。
不劳动,怎么达到上面对他们所要求的改造目的啊?
但是!
在轧钢厂,这些师生被安排在了更需要他们的位置上进行着劳动改造。
改造的不仅仅是他们,还有轧钢厂的机械、工人,和未来。
有付出,就得有回报,轧钢厂用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就得供养他们生活。
所以李副主任特别请示李主任做出了重要批示,那就是关于华清在轧钢厂锻炼学习的师生生活费用一律从特别经费中划拨。
也就是说,在不损害轧钢厂本身经济利益、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利用对外贸易和项目立项等收益用于这笔特别开支。
这些钱可都是李主任的“小金库”啊,李副主任此举无异于虎口夺食。
对技术、对人才、对先进设备,从来不吝投入的李副主任在拿到翻译送进来的意见书时,看着下面的数字还是忍不住有些皱眉。
中村秀二好似没看见他的表情一般,从手里正看着的书上抬起头,指了上面的一段文字对着李学武问道:“李桑,这上面记录的案例是真的?”
“什么?”
“哦这个啊”
他回过神,探身扫了一眼对方手里的书,点头说道:“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案件,如果不是,会有明确标记”。
这一点中村秀二早在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李学武告知了,他现在再次发问,只是确定自己心中的怀疑罢了。
“那,李桑”
中村秀二放下手里的书,认真地看着李学武问道:“这个案例中所提到的扈正权就是…”
“对,就是大宫征一”
李学武并没有在意对方的表情变化,坦然地确定道:“他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厉害对手”
“那个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于轧钢厂的保卫工作还不熟悉,但在这个案子中学到了很多”
他好像真的没在意对方跟这个案子中那个关键人物有什么关系,煞有兴趣地讲起了案例中的关键点。
重要的是,他还给中村秀二演示了他是如何进行审讯的,包括特殊审讯的过程。
“你看啊,这就是我当时使用的工具”
李学武从自己的腰后摸出了许久未使用过的1911,就当着对方的面倒拿了。
“我真的特别喜欢这个游戏,这还是我小时候,我姥爷教给我玩的”。
他就像是拿着小锤子一般,对着自己放在沙发扶手的手比划着说道:“他要是说了我想知道的,我就砸的